明報月刊 6/2015 李遠哲寄語恒生管理學院 文灼非 一九八六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教授,於四月下旬應恒生管理學院邀請,作恒管傑人講座的主講人,主題為「談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據校長何順文教授表示,恒管(前身是恒生商學書院)今年正值三十五周年校慶,會舉辦多個大型學術及交流活動,包括七月中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亞太教育創辦計劃合辦可持續發展與竹研討會及可持續發展與高等教育論壇,屆時世界各地學者將聚首恒管討論可持續發展。 首次聽到李遠哲教授的大名,是他獲得諾貝爾獎那一年,當時我停學一年在港大學生會服務,很關注國際高等教育的動向。當聽到有華人獲得諾貝爾獎,份外興奮。他獲得諾獎時,正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服務,這所老牌公立大學學科研實力雄厚,屢出諾貝爾獎得主。一九八九年我有機會隨港大學生會的北美教育交流團到西岸訪問多所一流大學取經,也到訪柏克萊,與多位華人學者交流,他們談起李遠哲的傑出學術成就都十分敬佩。 二十二年前李遠哲過訪香港 一九九三年,當時我在《信報》當政治評論版編輯,也定期做一些專訪,特別是高等教育界的頂尖人物。有一天接到新加坡潘國驅教授的邀請,表示可以採訪李遠哲教授,我自然喜出望外。李教授是應邀出席陳嘉庚國際學會成立典禮,並擔任主講嘉賓。潘教授跟我說,李遠哲的行程很緊湊,抽不出時間接受正式訪問,建議我可以隨他在啟德機場接機,一起坐車到酒店場地之前,在車廂內做獨家專訪。我很感謝潘教授的安排,難得有機會與化學權威近距離接觸和交流。李教授很平易近人,我們在車廂內有一個很愉快的訪談。我參加過他主持的典禮後,馬上回報社一面發評論版的稿,一面努力寫著篇專訪,趕及翌日發表;由於是獨家專訪,頗引起關注,聽我的上司講,老闆娘林太表示頗欣賞我的效率與拼搏精神,也能突出《信報》的格調,讓我高興了一陣子。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其間一直沒有機會再見李教授,他也很少來香港。直到月前出席恒管的傳媒春茗聽何校長的預告,知道李教授會到恒管演講,這是香港高等教育界的盛事,豈容錯過?我認識何校長多年,他素來懷抱理想,令人欣賞。他很早就為《信報月刊》和《信報》寫稿。他在浸會大學當商學院長時,大家有不少機會接觸。後來他放下香港的事業,跑到澳門大學負責橫琴新校園的規劃與建設,深得校監謝志偉教授的賞識與重用。前年中我藉出差澳門之便,應何校長的邀請參觀還沒有開幕的澳門大學新校園,大開眼界。澳門是一國兩制下發展高等級教育的一個創舉,珠海橫琴撥出一幅佔地一平方公里多的土地讓澳大建新校舍,但澳門法律管轄。何順文校長作為總負責人,十分富有魄力,有許多建新校園的經驗,十分寶貴。 恒管走自資學院路線 沒想到,不久後就得悉他接受恒生管理學院的邀請,出任校長。恒管從以前高中(恒生商學院)的定位,升格為一所走商管路線的自資學院,為社會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去年何校長上任不久,我到恒管位於沙田的校舍拜會他,聽他談辦校的理念與遠景,提出博雅+專業的教育模式,在小而美的校園裡,老師可以更悉心培養學生,使師生關係更加密切。他強調由於恒管不是政府資助的高等院校,自資辦學,靈活性強,老師不必為了做研究而忽略了教學,疏遠了學生。去年我創辦的傳媒機構請了好幾位恒管新聞及傳播系和翻譯系學生做實習生,素質都很高,而且主動和做事認真,絕對不比其他老牌大學遜色。 何順文教授出任校長後,銳意提升恒管的學術風氣,陸續邀請了文化、學術大師主持演講。大學之大是因為有大學問家,校園才精彩。恒管今年又兩位諾貝爾的主(另一位是高行健)到訪,學術氣氛熱烈。演講那天,我提前出席一個茶會,有機會與李教授聊聊天。他還記得二十多年前來香港的那次演講,快八十歲的他絲毫沒有老態,十分健談。講座在一個用環保物料裝修的演講聽舉辦,與講題「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很配合。除了現場的幾百位聽眾,恒管還跟香港和內地幾所中學視像連線,讓更多學生可以汲取李教授的智慧,效果很好。何順文校長更親自擔任主持,與李遠哲教授有不少互動。李教授好幾次表示欣賞恒管的辦校理念,希望她在推動社會永續發展方面擔當重要角色。 李教授在講座前接受灼見名家傳媒訪問時表示,中國大陸亮麗經濟成果的背後,潛藏著重大的環保危機。「中國與日本、韓國、台灣都一樣,一直跟著西方國家走,就是生產、消耗,生產、消耗,即所謂工業化。但這種發展走到今天已是超載,不能再這樣走下去。」他慨嘆的說。 李教授指這一百多年來,是對於全球發展尤為重要的一個世紀,這段期間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活動頻繁,社會進步急速,但同時亦帶來龐大的消耗。李教授着力宣揚環保,認為減碳為人類永續發展的一大要點。當世界人口增加,而人類的消耗模式維持現狀時,對地球環境污染的情況自然變得更加嚴重。他強調今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年底會召開國際峰會(包括G21及COP21.峰會),「倘若大家都同意要盡快減碳,改變社會發展方向,我們還有希望。但若然大家還是不能同意,還不趕快減碳,下一代會非常辛苦。」 (作者是灼見名家傳媒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