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報 26/2/2015 安排學生前往內地實習交流 【本報港聞部報道】《財政預算案》重視未來人才培訓,其中為本港年輕人和學生安排前往內地或東盟國家進行實習和交流,以擴闊其國際視野。除了走出香港,《財政預算案》亦宣布政府會由2015/16學年起,推出三年試行計劃,提供約千名學生修讀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總共涉及9.6億元,培育切合本港需要的人才。 資助千名自資學生學位課程 政府計劃來年度試行資助每屆約千名自資學生學位課程,以培育有關人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有關課程涵蓋護理、建築工程、檢測認證、創意工業、物流和旅遊與款待等課程。據消息透露,有關計劃試行期間,資助金額每人每年由四至七萬不等,部分課程的學費大幅減少,如東華學院健康科學的五年課程總學費是45.3萬元,在資助下大幅減至10.3萬元,下降了77%。至於首屆先行資助940個學位,一半是護理學系,已有珠海書院、恒生管理學院、公開大學、東華學院及職業訓練局同意合作。 新一個財政年度將在未來三年逐步增撥2.05億元,支援青年人到內地交流和實習。消息人士指,有關內地實習及交流資助的金額,將在未來三個年度分別資助5,000萬及1.55億元。 曾安排90名大學生往東盟國 另外,《財政預算案》提出,去年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已安排本港90名大學生往多個東盟國家實習,今年將有關實習名額增至250個。據了解,是次4至14個星期實習將安排前往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私人企業、國際組織、學術和文化藝術團體。 曾俊華指出,未來亦會撥出兩億元資助本港現時約300所中小學與內地姊妹學校作交流,學生、老師及校長等亦可參與交流。消息人士表示,每年將會撥出12萬元予有關學校,並由政府定期檢視交流情況。葉建源回應稱,教育開支佔預算案比例持續下降,以前超過兩成,最新預算案僅得20.7%,是回歸以來最低。不過他讚揚《財政預算案》不如《施政報告》般「攻擊」年輕人,擁有為政者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