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協會 — 香港青年協會「讚好校園」網站訪問文章 22/11/2014 最好的投資 何順文 《序言》 人的一生榮枯與否,有人會以財富多寡或地位高低去界定,在他心中,卻有一番獨特見解。 授學於工商管理及會計科,從不曾以追逐個人金錢名利為一生志向,旁人或說這是捨本逐末,他只求活得快樂,深知人生價值,浮名虛位不實在,重要的,是要學懂去分享,「分享」,就是做事要以大環境為先,大環境改變進步,人人也會受益。 於是,他由商界走到教育界,拾起一直情繫於心的春風化雨宏志,將心血全耗在學生身上,一晃間,持恆至今,已近32年。 若以商家角度去看,這或許不是個「穩賺不賠」的投資,但「教育」這回事,從來沒有估價,你不會知道它會值多少錢,只因有心的教育工作者,會以生命影響生命,讓同學完善自我,然後回饋社會。 『人最重要的發展階段是20至30歲,如果同學找到一個好的導師,會終生受用。你要相信教育轉變的威力,要信能「點石成金」,一句說話及指引,或者已經可以啟發到同學。每個學生都有其長處,你要懂得發掘,不要浪費他們。』 原來,讓每位學生成璀璨寶石,照耀自己,也毋忘閃亮他人,就是最好的投資。他是恒生管理學院(恒管)校長,何順文教授。 《內文》 何教授於香港土生土長,並在本港接受基礎教育,其後獲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取錄,修讀工商管理學學士,再以優異成績獎取得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資訊系統學碩士學位,及中大教書4年後取得英聯邦獎學金赴英國百蘭福特大學會計與財務學哲學博士學位。旁人按常理去看,以這個學歷,理應在商界大展拳腳,幹一番「錢」途大業,但何教授卻從來不戀棧商界,原因是自己愛好自由,希望多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做生意,有時你需要去妥協,若論賺錢,做生意必定比從事教育賺得更多,但自己清楚是對教育及研究較具興趣,特別是自己很喜歡與學生相處,透過交流,希望可以啟發到他們。」 萌芽教育夢 何教授談到的「教育」,早於他少年時期經已萌芽,他成長在不算富裕的小康家庭,與鄰里感情要好,非常著重與人的關係,在他小時候,曾在社區中心當義務導師,帶領小組,這個「小老師」,他做了3年。 長大後,赴英國修畢碩士課程回港,從事財務系統分析員工作,同時經別人引薦下,24歲便到大學當講師。「這工作對自己來說很吸引,我沒有博士學位,但學校給機會自己,可以教授會計、管理及資訊系統,那時會教授資訊系統課程的人並不多。」 快樂的投資 大學講師一職後,何教授開始其教育工作生涯,他先後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澳門大學工作,其中在中大擔任會計學院教授及院長更達24年久。何教授坦言,在商學院工作多年,與社會工商界關係很密切,但自己不愛金錢投資,亦不會鼓勵人去做金融炒賣,有時出席教學演講,都想傳達相關訊息。「無論如何,工作不是人生所有,只是生活一部份,你要找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我而言, 就是要活得快樂,自己時常鼓勵別人,如果有時間,不妨投資多點在屋企、朋友及社企,不必一心只做投資去賺錢。」 由澳大到恒管 何教授是國際知名企業及教育管治專家,推動及執行過不少對社會貢獻甚鉅的教育項目,若論時宜及規模性去看,當中對澳門大學的改革最為人所樂道,當時澳門政府計劃改變大眾對澳門賭博及消閒娛樂形象,故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何教授受力邀下,接受了這個挑戰。「到澳大,是因為澳門的教育覆蓋面也包括珠江三角洲,成效不會限制在一個地方,所以在澳門的教育工作,自己覺得是一個成就,因我開拓了許多新的項目。」 由09年起擔任澳大學術副校長5年多,負責主理澳大的課程教改革,創立「專業」、「通識」、「研習」、以「社群」四位一體的本科生教育模式、建立住宿式書院制度、改革師資管理制度;興建澳門第一所「榮譽學院」等,此等項目,令澳大短短數年間,成為世界一級的國際校園。 「澳大起初硬體設施上較簡陋,校舍亦不大,但他們很相信我,給空間我去改革澳大的課程和管理制度。那時到澳大,是因為互相的信任與支持。其實每次轉職,我不會問有多少薪金及福利,我重視大家的信任。」 由在澳門大學的副校長,到出任恒管校長的經過,何教授說自己愛當「開荒牛」的角色,因他心中追求的教育理想,對人對事,「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為佳,有些事,需要人去開拓,會盡自己力去做。離開澳大前,事實上當時仍有其他大學找他當校長,但他沒從沒猶豫過,只選恒管。「這校園很新簇,有很多空間可以去發展,自資私立院校很多人都不認識,會有人誤解,但我了解過後,發現正正是這領域在香港發展得很慢,香港長期只有約18%入大學比率對學生不公平,對社會人才流動不利,我覺得要盡力去幫助。若自己在其他大學院校工作,我不認為自己可以把香港整個高等教育生態改變。」 「博雅+專業」 履新至今半年多,何教授已確立一系列的管理方案,首先就是清晰恒管本身的教育定位。「與同事及校董會商議後達成共識,我們要有獨特而與其他大學不同的定位,定位上,我們是「博雅+專業」的教育模式,但不是一間純美式的文理博雅學院,我們還會包括專業的訓練,因為純美式的博雅學院在香港發展很難,學生出來難找工作,我們希望超過60%的學生在學其中半年可以出外實習,讓也他們汲取經驗成長。」 何教授強調,恒管絕對有潛力及條件發展成為優質私立大學,有已建好的校園地方及設施,不用由零開始。他希望將恒管打造為為一間全用民間資本智慧資源去辦的大學,而當中的辦學水平不會與其他大學相差太遠,同時會增辦一些新學位課程,如具實習部份的「應用中文課程」、全港首創,包含創業學的「文化創意產業課程」等,從而給家長學生多點選擇。 「我們會參考樹仁、教院申請的經驗,知悉他們大約會考慮什麼因素,例如是整間學校的資源設施、課程領域的自我評審資格、師資質素保證機制、科研能力及畢業生成就等。」 何教授說,恒管轉辦學位課程僅四年多,歷史短,轉型要適應,他希望盡量把學制程序簡化,讓時間多放在學生上,而並非文件工作上,與其他院校相比,會注重小班教學。「我期望本校老師除了把時間放在課堂外,也要指導或啟蒙個別學生,不是硬知識,不僅是課堂的東西,我們要的是好好師生互動,去啟發學生,本校未來將會有1400個宿位,希望有老師會住在校內,與住宿學生相處分享。」 校長管理之樂 由大學講師、教授、院長、副校長走到現在的校長,何教授不諱言是自己意料之外的事,他說每個工作崗位,都有苦有甜,唯一不變,是他深信每份工作,只要認真去做,都可以改到學生的未來。『做校長,壓力一定比其餘三項工作大,因為你需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期望,現在校長工作是新挑戰,幸運的是我仍可應付到。以往當院長或副校長時,自己有看法,但校長未必跟你一樣,相反現在很多事可以自己判斷去成全,落實了自己很多理念,當然要和同事商議,但最後很多事情「按制」的還是自己,正因如此,你更需做好自己。』 對恒管的發展期望是,與同事們的相處也是,何教授深信 "POSITIVE ACADEMIC LEADERSHIP",要公正,要鼓勵別人看到一個「希望」。「有時做一件事,未必可以立即達到,但要令他們知道,現在做不到,堅持便將來可以做到。好的領導就是要激勵同事,一同向目標進發。例如學校不夠錢,也可以有很多做法達到目標也說不定。以前有限制,不代表現在有,就算不夠錢都可以有很多做法,要真誠有建設性去處事。」 分享‧快樂 近32年的教育工作生涯,恒管校長一職,何教授說或許是自己最後的一個教育任務,任期內會與同工們竭力為校工作,希望能使同學在學術上有得著外,還可為他們建立正確人生價值觀。 『家鄉有田有魚塘,我經常與別人說,自己的退休意願,就是做一個農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將自己最好的東西,與村民朋友分享,這最快樂。同樣地,我辦學,將自己的教學理念和經驗與同學分享,同學由一塊沒人認識的「石」,我盡力打磨他們成「玉」,那種滿足及成就感,財富又怎能相比?』 教育可改變世界,因為它可以改變人,而世界由人去成就,同學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