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23/10/2014 校長倡院校互補吸國際生 【大公報訊】記者胡家齊報道:新媒禮平台「灼見名家傳媒」昨日舉行開幕典禮暨酒會,同場舉行「香港高等教育如何維持國際優勢」論壇,本地十間大專院校校長應邀出席。港大校長馬斐森認為,本地院校的基建、教職員及學生水平已達國際標準,需要加強的是院校之間的互補。 「灼見名家傳媒」昨邀得馬斐森、中大校長沈祖堯(圖)、科大校長陳繁昌、理大校長唐偉章、城大校長郭位、浸大校長陳新滋、嶺大校長鄭國漢、教院校長張仁良、公大校長黃玉山、恒管校長何順文擔任論壇講者。馬斐森認為,國際化可分為內在及外在兩部分,內在是指校園的基建、教職員及學生的水平是否跟得上國際標準,外在則是指如何可以令外界認同香港教育的國際水平。他說,本地院校已有內在的部分,外在方面則要加強院校之間的互補,並應以培養國際公民為己任。 沈祖堯表示,大學追求國際化的同時應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及傳統文化,而不是「麥當勞化」,將所有大學倒模複製。他舉例,中大可吸引全世界學生前來就讀,但不應該放棄其獨特的中國文化背景。他又對大學排名有保留,認為不應用同一把尺量度不同類型的院校。 陳繁昌認為,本地大學要有自己定位,毋需每間都學習哈佛、劍橋,並應多吸納外國學生,融合不同文化。他又以早前有人批評本地大學錄取太多非本地研究生為例,重申辦學不應政治化,應讓大學自主。 鄭國漢則稱,未來香港年輕人口及納稅人數將減少,預計政府可能會減少對院校的資助,同時提升院校錄取國際生的自由度,讓本地院校維持競爭力。 黃玉山表示,現階段看不到本地院校的科研經費會有大規模增長,香港科學家應努力與內地科研人員合作, 「誰牽頭都沒有所謂,通常我們只知諾貝爾獎得獎者的名字,很少留意到所屬院校的名稱。」黃玉山近年推動本港院校透過「香江學者計劃」協助培訓內地博士後。 出席開幕禮的嘉賓還有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前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資深傳媒人程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