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3/10/2014 大學校長論壇倡院校加強互補 既國際化 又保獨特性 八大院校、公開大學及恒生管理學院校長昨出席教育論壇,就本港大學如何維持國際優勢發表意見,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認為,院校間有必要加強互補,並以培養國際公民為己任,在語言上加強學生在全球競爭力;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認為,院校變得國際化,但不代表「麥當勞化」,各院校有必要保持自己獨特性,例如中大的獨特性是人文氣息。 本報記者 十所大專院校校長昨出席論壇,討論本港高等教育如何維持國際優勢,並就各院校之間的發展交換意見。港大校長馬斐森表示,國際化可分為內在及外在兩部分;內在是指校園基建、教職員及學生水平能否跟上國際標準;外在則是如何令外界認同本港教育的國際水平。他認為,本地大專院校已有內在部分,外在方面則需要加強,包括各院校須加強互補,「亦要以培養國際公民為己任,在語言上培養學生在全球的競爭力。」 中大校長沈祖堯指,大學要變得國際化,但並不代表「麥當勞化」,「不需要把全球大學倒模複製,全印上M字標誌,全都是賣薯條,院校不要放棄自己獨特性。」他指,中大的獨特性是人文氣息,是不可忘記和放棄的。 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認為,香港是一個獨特的地方,中西文化合璧、擁有學術自由及良好資源,但礙於受中國文化影響,本地大學較多考試;各院校可專注發展不同的學術研究,本地大學亦應多吸納外國學生,融合不同文化。 融合各地不同文化 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及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均提出所屬大學的獨特之處,唐偉章指,本地大學維持高度學術自由,可自行決定推行的政策,「理大剛推行服務學習計畫,要求同學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社會,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陳新滋指,浸大推行全人教育,積極培養學生多項特質。 恒管校長何順文表示,香港需要更多高質素的私立大學,補助公立大學的不足。他補充,高等教育的長遠目標,應使公營和私營院校有機會結合,促進本港成為亞洲地區的教育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