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日益重視,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成為評估企業社會責任和長期價值的重要指標。香港作為國際物流樞紐,運輸物流業在 ESG 的實踐對提升行業競爭力和可持續性至關重要。香港恒生大學全球供應鏈管理政策研究所和 ESG 研究中心,聯同香港運輸物流學會物流政策委員會進行研究調查,探討香港運輸物流業在 ESG 方面的現狀、挑戰及發展方向。
研究團隊去年 3 月至 12 月進行調查,收集超過 200 份問卷,受訪者包括香港運輸物流學會會員、行業管理層及從業員、學者等。當中約四份一受訪者為貨運代理,四份之三來自僱員多於 50 人的企業。研究發現,要求企業遵守 ESG 的壓力日漸增加,這些壓力來自不同持份者,包括客戶、股東、供應商、員工及社區。另外,逾半受訪者明白如企業達到 ESG 要求,企業本身亦會有所得益,例如提高競爭力以增加商機、降低營運風險和成本、提升企業形象及以較低利息成本獲可持續相關的貸款等。
根據調查結果,在內部營運或為客戶提供服務方面,49%、67%及 70%受訪者表示所屬公司已有措施分別處理環境、社會和管治相關的問題。此外,56%受訪者表示其公司進行了環境實踐相關工作,主要是推動 ESG 政策、建立 ESG 目標和標準、探索 ESG 機遇和管理風險等。調查亦顯示,49%受訪者對於在公司內部或客戶項目中進一步推動環境實踐持否定或不確定態度,43%受訪者對於通過價值鏈和利益相關者推動環境政策表示不確定或沒有準備好。大部份受訪者均表示,需要的支援包括獲得行業的基準數據和清晰的 ESG 指引,以及政府資助 ESG 項目的啟動費用和行業參考案例。
81%受訪者表示不清楚香港政府目前提供的 ESG 相關資助,逾九成受訪者認同政府加強對 ESG 的支援會有助企業實踐 ESG 要求的意願。研究團隊亦發現超過50 名員工的企業在可持續採購、碳和溫室氣體排放、產品和服務品質及安全、多元、平等和共融,以及公平勞動守則等方面,比中小企有著明顯的重視和投入,顯示後者推行 ESG 時需要更多支援和教育。
調查團隊就加強業界對 ESG 的認識和支援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1. 宣傳與教育:政府應加強宣傳 ESG 項目,如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綠色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新能源運輸基金等,加強業界對ESG 重要性的認識。
2. 支援業界:政府可考慮為中小企提供適切支援,以鼓勵企業參與 ESG 項目,特別是綠色相關項目的投入;並研究向以企業為單位的申請者提供不同程度或附帶條件的支援,例如企業在申請政府資助時,需證明公司已實行某類型或程度的 ESG 相關工作。
3. 指引與案例:建議政府與運輸物流業界合作,制定清晰的 ESG 實踐指引,並提供國內外成功案例作為參考。
4. 企業進度:申請政府資助時,企業需確保公司內的 ESG 相關工作達到要求的水平。
5. 業界協作:企業與同業公會應加強協作,確保業界最新的情況獲得充分反映。
6. 技術支援與協作:政府應建立技術支援和協作平台,推動可持續項目的發展,以促進最佳實踐的共享。
7. 推廣成功案例:政府積極宣傳業界在 ESG 實踐方面的成功案例,鼓勵更多企業參與。
另外,研究團隊亦分析了將棕地或綠化地改作物流用地的海外案例,為香港提供可持續物流用地發展的參考。例如英國萊斯特(Leicestershire)、維根(Wigan)等數個成功將綠化地活化為物流園區的項目,吸引了 DHL、亞馬遜等大型物流企業進駐。這不僅為附近地區創造就業機會,更成功為物流企業訂立符合碳中和的要求,包括建築標準需達到綠建環評及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的綠色建築評估要求、在貨倉倉頂安裝太陽能板及在物流園區內使用新能源車輛和設備等。
香港政府公布本港的綠化地達 16,700 多公頃,但已確認可發展的土地面積僅佔少數。團隊建議政府可考慮進行更多相關研究,探討增加可持續物流用地面積的可行性;同時可參考外地和內地的成功例子,研究在未來的北部都會區、洪水橋新發展區,以可持續物流用地發展模式去發展現代綠色智慧物流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