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6日 恒管於3月16日舉行「2018校慶日校長論壇暨校慶日儀式及茶聚」,為八週年紀念誌慶。校長論壇以「全球化環境下博雅教育的未來」為題,為學者、教師、政策制訂者、僱主、學生、家長及社會大眾提供認識現代博雅教育精髓的良好機會,從中了解私立博雅院校在地區的角色及未來發展。恒管校長何順文教授及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暨美方校長、前康乃爾大學校長雷蒙教授擔任論壇主講嘉賓。 恒管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致歡迎詞,感謝雷蒙校長遠道前來參與校長論壇。此外,鄭博士重點介紹恒管歷年來的成就以及「恒管2018-2023策略發展計劃」。 校長論壇 何順文校長以「地區內私立博雅院校的獨特角色」為題作分享,內容包括:博雅教育概念及價值、美式博雅教育的特色、影響及面對的挑戰、區內博雅教育和院校的未來,以及恒管如何為未來發展定位。 雷蒙校長的演詞主題是「智能年代的高等教育」,他指出把博雅教育的傳統元素予以調整後,博雅教育仍非常切合學生所需,確保他們能獲取未來發展所需的知識、技巧和德行。此外,雷蒙校長點出新世代年輕人,即資訊世代須於學院時期發展的五大重要個人特質:算法思維、批判思維、創意、社會洞察力及說服力。 恒管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致歡迎詞。 校董會主席李慧敏女士致感謝詞。 何順文校長分享對博雅教育的觀點。 雷蒙校長闡述資訊世代需學習發展的個人特質。 校長對話環節。
2018年2月3日 「與校長同行」系列之八:大坑墩遠足 + 放風箏於2018年2月3日(星期六)舉行,當日天氣寒冷,遠足路線的最高處大嶺峒氣溫只得攝氏八度。何順文校長、12位同學及四位校長室和學生事務處體育部同事於鑽石山港鐵站出發,一起前往位於清水灣路的大坳門。 團隊於大坳門沿着龍蝦灣路前行,然後走到較低處的海旁觀賞一個古老石刻。石刻據說由約三千年前的先民所刻鑿,現為法定古蹟。 接着,團隊到達龍蝦灣郊遊徑的入口,開展一段較斜和多石的路。及後他們到達遠足路線的最高點 ─ 大嶺峒,在此處迎着海風,並俯瞰海浪衝擊清水灣海岸的壯麗景色。小休過後,團隊往下走到放風箏的熱門地點大坑墩,在嚴寒天氣下享受放風箏的樂趣,同時又為風箏墜落和卡在樹上而焦急。團隊最後在大坳門的露天小食亭享用簡單湯麵午膳,結束大半天的旅程。 旅程中,同學們與何校長分享他們在住宿書院的生活,並討論有關就業規劃及恒管未來發展等話題,加深了何校長與同學之間的了解。同學們亦期待日後再參與類似活動,與何校長多作交流。 心存高遠,腳踏實地。生活的確可以因為一趟大自然的漫步,甚至一頓簡單的午餐而變得喜樂! 到達遠足旅程的起點 ─ 大坳門 沿石級往下走觀賞古老石刻 到達龍蝦灣郊遊徑入口 向大嶺峒前進 於大坑墩放風箏 何校長於午膳期間與同學交流。
2017年6月23日 為恭賀恒管同學分別於香港稅務學會主辦的「全港大專學生稅務辯論比賽2017」及青年企業家發展局主辦的「『敢闖。敢創』創業計劃簡報比賽」中獲得卓越成績,學院特別於2017年6月23日舉行祝捷會。當日眾多嘉賓蒞臨祝捷會,一同見證及分享喜悅,除了兩組冠軍隊伍,亦包括他們的家人、校務委員會成員鄭錦波先生、指導團隊以及恒管教職員。 冠軍隊伍(全港大專學生稅務辯論比賽2017) 陳子豪 BBA-ACC 羅卓傑 BBA-CG 吳綽庭 BJC 吳尚謙 BBA-ACC 冠軍隊伍(「敢闖。敢創」創業計劃簡報比賽) 何嘉渝 BBA-MKT 李子濤 BBA-MKT 何順文校長致辭時表揚各獲獎同學取得兩個比賽的最高殊榮,而同學於過程中的傑出表現亦展示出學院著重培養的「畢業生特質iGPS」。署理商學院院長黃若霞博士於致辭時衷心祝賀冠軍隊伍,同時向指導團隊致謝,她為見證恒管同學努力不懈、持續追求進步而感到欣喜。 頒授嘉許狀的儀式完結後,兩組冠軍隊伍與嘉賓分享他們的體驗和感受。各同學均感謝學院給予支持,認同他們的努力付出。另一方面,他們於比賽中必須「過五關、斬六仗」,面對的挑戰讓他們能發揮所長。他們的致勝之道包括抱持永不言敗的態度、針對比賽及競爭對手作充足的準備、時刻靈活應變及與隊員互相扶持。最後,他們就指導團隊給予的輔助及支持,表達深切敬意。另外,同學的堅持及卓越表現亦讓指導團隊留下深刻印象。 其後,嘉賓與獲獎同學拍攝大合照,氣氛歡欣熱鬧。學院冀望他們的寶貴經歷及豐碩成果能推動恒管同學繼續勤奮努力,再創佳積。 全港大專學生稅務辯論比賽2017:羅卓傑(中)、吳綽庭(左) 「敢闖。敢創」創業計劃簡報比賽:何嘉渝(右) 、 李子濤(中) 冠軍隊伍及指導團隊分享得著和感受。 值得紀念的一刻
「與校長同行」系列的首次晚上遠足活動於2017年3月17日舉行。何順文校長和夫人與16 位同學、幾位學院同事及3位體育部同事於當晚6時30分離開恒管,開展夜遊獅子山旅程。團隊以沙田水泉澳村為起點,向沙田坳道進發, 沿山脊一直往上行,到達獅子山郊野公園入口才停下來稍作休息,並分享他們過去旅遊的難忘經驗。 儘管當晚有薄霧及微雨,很多路徑須要頭燈作照明,但大部分同學皆首次於晚上遠足,因此團隊的興致高漲。到達獅子亭拍照後,團隊沿著橫跨獅子山山腰的麥理浩徑第五段前行,該路徑稍為崎嶇,但沿途可俯瞰九龍半島的夜景。團隊到達香港回歸紀念亭後再次稍作休息及聚談,最後抵達位於竹園道的獅子山公園。是次遠足全長7公里,需時約3.5小時。旅程完畢後,何校長與同學及同事於晚上11時30分左右在黃大仙的傳統「冬菇亭」大排檔吃宵夜作結。 旅途上,各參加者很享受城市的夜景和大自然的寧靜。同學亦熱衷地與何校長分享他們在恒管大學生活的點滴,並與他討論職業生涯規劃及特首選舉等話題。部分同學表示,他們很享受與校長遠足的體驗,並希望學院再舉辦類似活動,增加與校長之間的了解。 校長室 抵達獅子山郊野公園入口 帶着興奮的心情展開首次夜遊 進入黑暗中探險 於獅子山郊野公園休息片刻及閒聊 薄霧及微雨無損參加者的興致 從獅子山山腰俯瞰九龍半島的夜景 在黃大仙「冬菇亭」大排檔吃宵夜
馬時亨:努力不懈迎接新挑戰 創新思維帶來突破 本集「校長與領袖同『恒』」邀請候任港鐵主席馬時亨教授,他曾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以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教授表示成功的領袖必須以身作則,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重視團隊精神。他勉勵年青人不要以追求物質為目標,應放眼世界、創新思維,樂觀面對困難,努力回饋社會。 集數 : 第四十九集 播出日期 : 2015-10-31 嘉賓 : 馬時亨教授 職銜 : 候任港鐵主席、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節目重溫 :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專欄 : 馬時亨:努力不懈迎接新挑戰 創新思維帶來突破 , [純文字版] ,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