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興大)校長詹富智教授於2023年11月18日率領代表團到訪香港恒生大學,探討兩校的合作機會。 代表團獲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署理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傳播學院張志宇博士及胡欣立博士的熱情接待。 何校長向代表團致歡迎辭及簡介恒生大學的背景及其最新發展後,雙方積極地就合作機會展開討論,並同意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促進學術合作和學生交流。何校長指出他約10年前到興大參訪後已與該校建立了良好連繫。詹校長表示,興大將鼓勵更多學生到恒生大學學習或交流。 代表團其後在何校長及其他恒生大學代表的帶領下,參觀了利國偉教學大樓設施、傳播學院的影視製作中心、中央廣場及偉倫廣場,了解恒生大學的校園生活和先進的教學設施。是次到訪為兩校未來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礎,有助雙方創造豐富更多元的學術環境。     何校長與國立中興大學代表團討論合作機會。 何校長(左)向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教授(右)致送紀念品,以表謝意。 何校長(左四)及恒生大學代表與國立中興大學代表團合照。 何校長(左四)帶領國立中興大學代表團參觀校園。

廣州暨南大學(暨大)校長宋獻中教授於 2023 年 11 月 9 日率團回訪香港恒生大學,並與校長何順文教授與簽訂合作備忘錄,藉此加強兩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發展。出席的其他暨大領導包括董事會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吳璇鳳女士、港澳台僑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昱女士、港澳台僑事務辦公室項目官員翁雍容女士,以及董事會駐香港辦事處青年事務經理孫皓辰先生。恒生大學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決策科學學院院長陳偉森教授、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社會科學系系主任高朗教授,以及環球事務主管丘梓勤博士,共同會見了代表團。在協議框架下,恒生大學與暨南大學把握各自優勢,以促進教研領域的協作為共同目標,攜手開展一系列的合辦學術活動和合辦課程,跨領域培育新一代人才。何校長表示,十分期待暨大和恒生大學發揮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優勢,開展合作項目,共同培育年青專才,並為應對跨境議題,如在預防金融詐騙、AI 輔助翻譯、暨大畢業醫生到港工作的前期專業英語培訓、大灣區發展及大中華研究等領域,邁出合作重要一步。宋校長表示,與何校長同屬會計專業出身,二十多年前已結緣,今天各自代表暨大和恒生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更能深化兩校往後方方面面更緊密的合作,別具意義。是次簽訂合作備忘錄標誌著恒生大學與暨南大學共同發展的里程碑,未來兩校將就學術研究、人才發展以及聯合項目開發加強互聯互通。 何順文校長(左)與宋獻中校長簽署合作備忘錄。 兩校代表出席簽署儀式。

榮譽學院於2023年10月20日舉行第四屆學員啟動禮。大學管理層、學院專業及學術院使、教職員和家長聚首一堂,見證16位新同學加入榮譽學院。 來賓透過榮譽學院的影片和高年級生的介紹,認識學院多元化的領袖訓練。之後,新學員上台接受榮譽學院徽章及上一屆學員傳承的禮物。學員們齊心協力,演出一套以「我們同在」為主題的音樂劇,以強勁節拍展示學員的團結友愛。 為感謝學院專業及學術院使的貢獻,他們被邀請參與「種植星光樹」儀式,以金色星星點亮台上的大樹,象徵其對新學員的祝福。校委會主席鄭慕智博士和校長何順文教授均鼓勵學員實踐服務領導,為社會作積極貢獻。最後,新學員與他們的導師、家長和嘉賓茶聚,慶祝未來三年的跨學科榮譽學院之旅正式開始。  新一屆學員與署理副校長 (教學及學生體驗) 符可瑩教授 (前排右五)、榮譽學院署理院長鍾可盈博士(前排左五)及榮譽學院副院長余浩然博士(前排右四)合照。 榮譽學院專業院使祝福新學員。左起︰副校長 (機構發展) 方永豪博士、奧美公關總裁石嘉麗女士、嘉柏環球主席及創辦人James Thompson先生、羅兵咸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先生與保險業監管局行政總裁張雲正先生。

榮譽學院於2023年10月5日到香港科技園參觀,作為學院研討會之一。 香港科技園人員先向學員介紹為年輕創意一代所提供的孵化資金、培訓和協助,之後學員們踏進創科體驗館,體驗不同行業的尖端科技和創新進程。從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到生物技術和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香港科技園每個角落都彰顯了創新和冒險精神。 是次香港科技園之旅,不僅僅是一次參觀,更是一次啟發夢想、探索創新、迎接無限可能的旅程。榮譽學院學員們深刻體會到創新力量以及自身的無限潛能。  榮譽學院學員於香港科技園著名的「金蛋」─ 高錕會議中心外留影。

香港恒生大學榮譽學院與香港小童群益會社區創意學習中心於2023年9月16日合辦「理財智叻星」社區服務活動,旨在透過互動的桌上遊戲和有趣的簡短課堂,教導大約20名小五到中一學生基本的理財技巧。   20名第二至第四屆榮譽學院學員組成團隊,利用他們的創造力和專業知識,製作了一款獨一無二的桌上遊戲,並配有實用與視覺效果兼備的道具。桌上遊戲的主題圍繞年輕人在整個教育和早期職業生涯中將經歷的各種財務決定,從學校費用預算,到高等教育和職業規劃之策略選擇,整個工作坊讓社會的未來棟樑對財務責任和機遇有更深入的了解。   榮譽學院自2022 年起與香港小童群益會社區創意學習中心的合作進一步加強了彼此的夥伴關係。榮譽學院亦期待與社區內不同學校和單位合作,持續發展具影響力的社區活動,為兒童和青少年的福祉作出貢獻。    榮譽學院學員與一眾參加者合照留念。 眾人投入參與由榮譽學院學員設計的理財桌上遊戲。

榮譽學院第四屆學員於2023年9月聚首一堂,在專業訓練團隊的培訓和學院導師及資深學員的指導下,展開為期兩日的領袖訓練營。訓練營以一連串破冰活動揭開序幕,促進學員的友誼和凝聚力 。一系列的團體遊戲和歷奇挑戰亦考驗學員的解難能力、溝通技巧和毅力 。當日其中一個重點活動是要學員以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為本, 模擬規劃理想的城市。學員們合作無間, 一同踏出履行世界公民職責的第一步。訓練營第二天以「信任圈」開始, 象徵榮譽學院之間的緊密連結和相互依靠。另外, 攀石活動亦成為學院每年必備項目, 寓意學員共同克服困難﹑再創高峰。訓練營象徵榮譽學院學員迎接蛻變之始。各人重新定向, 擁抱著珍貴的回憶和深厚的友誼, 向未來領袖之路進發。  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和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為新一屆榮譽學院學員打氣。 榮譽學院學員透過不同團隊培訓活動,培養成為未來領袖的特質。

在2023年的暑假,榮譽學院舉辦了兩場公開講座,邀請了學院的學術院使和專業院使主講,分別為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服務) 楊如虹女士,以及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女士。楊女士以《學習樂活》為題,通過自身閱歷,鼓勵同學們在個人熱忱、使命、專業和職場志向之間取得平衡,追求人生目標。她以不同的鼓勵言辭,激勵觀眾以堅韌抵抗力、不同觀點和樂觀態度以克服困難,亦鼓勵通過探索興趣和天賦來持續自我發展。莊女士以《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管理品牌信譽》為題,與另一班師生分享了她的見解。憑藉超過三十年的企業傳訊經驗,莊女士指出由於現今資訊可以在網上急速傳播,具透明度和雙向的溝通方式,對維持品牌信譽顯得更為重要。此外,中電會因應不同類別的持份者,如客戶、投資者、員工和公眾等,制定合適的溝通策略。她亦談及,若能善用以人為本的「品牌故事」,有助企業取得社會大眾的認同和支持。莊女士更以一系列的中電項目為例,介紹中電如何向公眾傳達公司的理念,以及支援社區。兩場公開講座體現了榮譽學院培養未來領袖的願景,為一眾年輕人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作好準備。這公開演講系列以創新的教學方法,讓觀眾與具影響力的領袖交流,以創新形式體驗領袖學習。 楊如虹女士分享在人生旅程當中,照顧自己及了解自己的情緒十分重要。 莊偉茵女士分享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管理品牌信譽,以及企業傳訊在當中擔當的角色。

2023年10月25日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率領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決策科學學院院長陳偉森教授、翻譯及外語學院助理教授王紅華博士和環球事務主管丘梓勤博士,前往廣州拜訪暨南大學(暨大)。恒生大學代表團獲暨大校長宋獻中教授等高層管理人員接待。雙方深入討論暨大與恒生大學在不同層面的協作,例如探索在防止金融詐騙及投資者教育等題目上的合作。其後,代表團一行亦參觀了暨大的校史館,回溯暨大悠久的歷史與發展里程。 校長何順文教授探討兩校之間的合作空間。 恒生大學代表團獲暨大校長宋獻中教授等人接待。 恒生大學代表團拜訪暨大。

2023 年 10 月 26 日著名香港舞蹈家梅卓燕及舞台燈光設計師李智偉早前於恒大博雅講場月會,為500多名出席月會的同學帶來光影與舞蹈交織的《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表演和分享。 「文藝在恒大」期後特別舉辦工作坊,再次請來梅卓燕和李智偉,為一班對舞台、演藝和創作有興趣的同學拆解創作歷程。同學在導師指導下,嘗試運用燈光等元素創造舞台效果,探索不同的表達方式。   著名香港舞蹈家梅卓燕及舞台燈光設計師李智偉為恒大學生舉辦工作坊 運用燈光等元素創造舞台效果,探索不同的表達方式 

2023年10月31日教與學發展中心於十月份舉辦了兩場有關「生成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與實踐」主題的研討會,旨在與教職員分享並探討人工智能和ChatGPT的最新發展及其在教與學上的應用技術。第一場研討會於2023年10月26日舉行,邀請了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講師Donn Gonda先生與恒大教職員介紹及講解如何將ChatGPT有效融入教學的三大策略,並透過互動遊戲啟發參加者設計富創意的教學方案。第二場以「提升教育質素:探索生成型 人工智能在評估、教學應用和策略的潛力」為主題的研討會於2023年10月31日舉行,由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高級專任導師鄧育明博士主講。鄧博士闡述並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評估設計方面的創新啟發,使評估方案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個性化的適切評估和回饋,為師生在課堂上帶來嶄新的互動教學體驗。 Donn Gonda先生 鄧育明博士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