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學生於中國日報舉辦的「大學新聞獎」中再度獲獎。在眾多作品中,傳播學院兩組同學共獲得「最徍新聞視頻」季軍及「最徍短視頻」季軍兩項榮譽。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曾擔任「大學新聞獎」的評委多年,她於頒獎典禮中表示,參賽作品水平越見進步,無論在報導風格及角度方面均呈現多樣化的面貎,因此認為活動極具意義,能為促進新聞知識、技巧及地域文化的交流提供一個有效的平台。「大學新聞獎」由中國日報(香港版)於2012年創辦,旨在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新聞報道,鍛煉新聞寫作及多媒體製作技巧。今年主辦單位收到來自兩岸四地84間院校共一千多份作品,參賽人數逾3,600人,創歷屆新高。是次比賽由逾百名資深傳媒人、大學新聞教授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士擔任評審。主辦單位表示,參賽作品均反映時事熱點,報道深入全面,水準直逼專業人士,令一眾評審留下深刻印象。傳播學院同學的獲獎詳情如下:「最佳新聞視頻」季軍作品:屯門公路轉車站得奬者:張進熙、陳孝邦、鞠子謙及許兆峯「最佳短視頻」季軍作品:秤與承得獎者:蔣雨軒 「最佳新聞視頻」季軍得獎者 「最佳短視頻」季軍得獎者 得獎同學與老師合照

2023年12月7日香港恒生大學與東莞理工學院得利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企業升級和發展的培訓及相關服務,包括推出一系列課程,讓企業高層人員掌握對香港及大灣區的政策、科技、國家數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大數據、中國經濟及國際關係分析等。合作備忘錄亦涵蓋青少年領袖訓練及發展,包括科普及認識大灣區和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與東莞理工學院得利學院執行院長王錫堯先生早前代表兩校簽署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在大灣區總裁協會成立典禮暨首屆理事會就職典禮上舉行。何校長表示,是次簽訂合作備忘錄標誌著恒生大學與東莞理工學院得利學院共同發展的里程碑。未來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以提升企業高管對香港及大灣區發展的了解及洞察力為目標,為優質人才打造自我提升平台。東莞理工學院領導早前亦率團到訪恒生大學,參觀及了解大學的辦學特色、教研重點、校園生活及先進教學設施。何校長將於明年初率團回訪東莞理工學院。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前排左)與東莞理工學院得利學院執行院長王錫堯先 生(前排右)簽署合作協議。 東莞理工學院高層早前到訪香港恒生大學商談合作事宜。

榮譽學院於2023年12月6日舉行第一屆學員畢業慶典,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何順文校長、多名榮譽學院委員、學術和專業院使及畢業生親友到場恭賀首屆畢業學員。三位獲得2023年度學院畢業生榮譽獎的同學,張芯鳳、林雯佳和鄧嘉豪分享過去三年以來,在學院獨特的跨學科領袖學習當中,所經歷的豐富及難忘體驗,並期待未來繼續發揮所學。 傑出學員從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手中接過首屆榮譽學院畢業生獎。 署理副校長 (教學及學生體驗) 及榮譽學院創院院長符可瑩教授頒贈獨有的榮譽學院畢業熊予畢業生,象徵著榮譽學院的團結精神。 何順文校長歡迎榮譽學院專業院士、學術院士,以及大學要員、榮譽學院學員、畢業生與親友到場參與畢業慶典見證首屆學員畢業。 榮譽學院畢業生,畢業快樂!

2023年12月5日香港恒生大學於2023年12月5日舉行田家炳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命名暨感謝典禮,以感謝田家炳基金會捐獻支持大學興建新教學大樓「創意人文館」及其長遠發展。典禮邀得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主席田慶先先生、田家炳基金會董事阮邦耀博士、恒生大學校董兼籌募及捐款委員會主席及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潘燊昌博士、何順文校長,以及一眾嘉賓出席。何校長致辭時感謝田家炳基金會多年來給予恒生大學的支持及指導,恒大會繼續努力,以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為社會培育具創新思維、人文關懷和富社會責任感的青年,在未來對香港、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田慶先先生讚揚恒生大學對高等教育的貢獻,並表示支持本校重視學生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基金會期望今後與本校繼續合作,為本地社會培育更多精英。田家炳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位於北校園何善衡教學大樓二樓,面積約116平方米。研習所常舉辦不同性質之中國文化活動及講座,讓學生加強認識中國文化,領悟中國文化的精粹。 潘燊昌博士(中)、何順文校長(右二)及張光裕教授(右一)致送紀念品予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主席田慶先先生(左二)及董事阮邦耀博士以表感謝。 (左起)方永豪博士、何順文校長、張光裕教授、田慶先主席、潘燊昌博士、鍾志平教授及阮邦耀博士一同在研習所合照。 一眾嘉賓參觀研習所

2023年12月5日香港恒生大學與新城廣播有限公司於12月5日在恒生大學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開展為期兩年的合作計劃。雙方將共同推動華人家族傳承的應用研究和知識交流,令家族企業成員、新世代資產擁有人、國際家族辦公室管理人、財富管理從業員和大眾市民能更好掌握家族傳承概念和相關設置,例如家企管治與家族辦公室。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說:「恒生大學是香港首間院校與傳媒進行全方位線上和線下合作,共同推動華人家族傳承的研究和學習活動。作為一所以『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主導的大學,這次合作充分反映恒生大學透過在應用研究、商業諮詢和行政人員培訓的優勢,協助社會和業界提升對家族傳承與財富管理的認識和實務操作,並支持特區政府在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的策略。透過新城廣播多元平台,我們期望進一步擴展恒生大學在華人家族傳承教研上的影響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在財富管理行業的實習和就業機會,推動更多家族辦公室在香港落戶和發展。」 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知識交流)暨專業進修學院總監梁偉強博士指出:「新城廣播作為大灣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知名多媒體機構,為恒生大學提供廣泛的媒體資源和專業支援。透過一系列的電台和網上節目,讓大眾認識家族財富管理的方法,並鼓勵有興趣的人士報讀專業進修學院內的家族傳承和財富管理課程。恒生大學是香港和大灣區內少數對華人家族傳承和相關財富管理安排(例如家族辦公室)有所研究的院校,專業進修學院將把這些研究成果轉化成專業意見,以商業諮詢的形式回饋業界。」 是次合作的承辦單位有恒生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和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以及新城廣播的新城財經台與新城財經+頻道。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鄺家麒博士表示:「中心的研究結果將透過新城廣播向大眾發放,令更多人關注家族傳承,明白傳承與眾人息息相關,亦希望收集到更多與華人家族傳承有關的故事,擴大研究影響。」 新城廣播董事總經理宋文禧先生透露:「新城廣播將於明年3月4日舉辦一個大型財富論壇,內容涵蓋家族財富傳承的議題,包括信託安排、投資管理、財富規劃、稅務諮詢和慈善事業等。作為合作夥伴的恒生大學,屆時將邀請多位在華人家族傳承上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和家族成員擔任嘉賓,當中包括金源集團副主席及集團行政總栽林世豪先生、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博士和文化村集團創辦人及建築師羅守弘先生,為大家分享心得和經驗。」宋先生認為,是次論壇可以拓闊人脈、推動專業知識交流、發展人才、提升管理家族財富標準和完善行業生態圈。  圖一:恒生大學和新城廣播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攜手推動家族企業傳承和財富管理。合作協議由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左三)和新城廣播董事總經理宋文禧先生( 右三)共同簽署,並在恒生大學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鄺家麒博士(左一)、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知識交流)暨專業進修學院總監梁偉強博士(左二)、新城廣播總經理(節目規劃及頻道運作)朱子昭先生(右二)、新城動力總經理(商務及市場拓展)梁耀宗先生(右一)下見證。 圖二: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致歡迎辭 圖三:新城廣播董事總經理宋文禧先生表示對與恒生大學的合作充滿期待 圖四:恒生大學和新城廣播攜手推動家族企業傳承和財富管理

2023年12月4日香港恒生大學2023年度畢業典禮在12月4日及6日舉行,頒發學士和碩士學位予逾1,900 名畢業生。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及副主席錢乃駿先生分別擔任典禮的主禮嘉賓,多名校董和校務委員亦出席,與應屆畢業生分享喜悅。校長何順文教授在典禮上致辭祝賀應屆畢業生,「在一個以財富、名譽、權力和社會地位等指標來衡量成功的世界裡,人們很容易忽略真正重要的東西。事實上,對不同人來說,成功有不同的意義。成功可以是非傳統的、非物質的和無形的,例如尋找快樂和愛、過簡單的生活、建立緊密的關係、實現個人興趣和發揮潛能,以及回饋社會。於我而言,成功是根據我們的價值觀和熱忱所作出的選擇,並為他人和整個社會的福祉作出貢獻,無關財富、名譽或權力。」何校長鼓勵畢業生確立自己的志趣與一套價值觀,過真正有滿足感的生活。鄭慕智博士和錢乃駿先生恭賀畢業生,並很高興見證他們畢業。他們提到畢業不僅是慶祝過去幾年的努力,更慶祝即將迎來的人生新篇章。他們勉勵畢業生們須繼續學習、探索和挑戰自己;不論順境或逆境,都要保持自信及堅強。典禮上亦頒發了 2022-23 年度「香港恒生大學卓越教學獎」,嘉許在教學表現卓越的教師,以及表揚他們在教學上持續追求進步所作出的貢獻。今年共有5名得奬者,包括陳志明博士(社會科學系)、陳芳怡博士(市場學系)、馮慧心博士(中文系)、李兆強博士(市場學系)及巫耀榮博士(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校長致辭(文字完整版,只有英文):請按此 圖一至二: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恭賀畢業生 圖三至四:恒生大學吉祥物「恒恒」與一眾畢業生合照 圖五:恒生大學2023年度畢業典禮有逾1,900 名畢業生獲頒發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 圖六至七:恒生大學畢業生慶祝步入人生新階段

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以優質教學和學生全方位發展作為最優先目標,務求為學生提供一個達至全人發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了解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恒生大學亦一直積極推廣體育和運動,將之視為全人教育的一部分,亦深明體育運動對個人以至整個社區的影響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2018-2030年促進身體活動全球行動計畫」,體育活動有助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多項目標。「博雅體育」結合體育與「博雅+專業」教育模式,透過體育活動實踐博雅教育方針,積極建造一個有助學生個人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環境,以培養良好身心和品格。為了推廣「博雅體育」校園,學生事務處體育部(體育部)致力舉辦各項體育活動,並向同事和學生介紹不同新興運動,以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提升他們對運動的興趣。體育部於2023年11月16日與亞洲語言文化中心合辦「地壺體驗日」,讓參加者認識和體驗這項於「一帶一路」國家非常流行的運動。活動邀請了來自香港冰壺學院和中國香港冰壺協會的教練,為學生介紹冰壺運動並講解當中的規則和技巧。學生們分成隊伍進行比賽,這不僅是競爭、挑戰及超越自己的機會,學生更可於比賽中提升意志力、制定和實施策略、培養團隊精神,從而進一步認識自己,促進全面發展。另外,體育部於2023年11月20日邀得社會科學系講師及扯鈴導師郭少冰女士,主持「扯鈴——手眼協調挑戰」活動。扯鈴是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雜耍藝術,對提高和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和專注力相當有效。最初,學生認為難以掌握扯鈴的基本技巧,但在不斷嘗試和導師的指導下,他們逐漸掌握到控制扯鈴旋轉速度和方向的技巧,最終亦成功挑戰一些花式。學生們認識到錯誤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只要堅持和不放棄就得取得進步。體育活動不僅能強身健體,更是一個自我發現和學習的旅程。通過觀察、與他人合作和反思他人的表現,學生獲得寶貴的經驗,充分體現了「博雅體育」的理念。體育部相信通過參與體育運動的體驗學習,有助培養學生明辨與創新思維、人際溝通協作、人文關懷、道德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思維,從而令他們能夠自信地應對未來的工作發生活上的挑戰。體育部將繼續積極與各個部門合作,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增強體育氛圍,為香港體育產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亞洲語言文化中心主任陳顯揚博士與一眾參加者合照留念。 學生投入參與地壺運動,感受箇中樂趣。 學生嘗試掌握控制扯鈴的技巧。

2023年11月9日天氣不似預期!已過了盛夏的九月十月,香港卻分別迎來了十號和九號風球各一個,還遇上大破紀錄的黑色暴雨!全球暖化令氣候變得極端,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認識氣候變化已然刻不容緩。傳播學院於2023年11月9日舉行「恒傳匯談51」,邀請到香港天文台總學術主任陳敏儀小姐及科學主任沈志泰先生,講解氣候變化,並分享天文台怎樣推廣氣候訊息,貼地講天氣。講座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由陳女士以科學數據詳細解釋全球暖化的成因。她指出,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的温室氣體,是氣溫持續上升的主因,強調現時温室氣體的排放量已高達每年564億噸,相等於一億七千萬架波音747飛機的重量,數字相當驚人,亦反映氣候變化的嚴峻。她又列舉其他數據,說明海平面升高、冰川溶化、極端高温等事件越來越頻繁,同時強烈熱帶氣旋及風暴潮的威脅正在增加,已經到了影響糧食生產及助長全球疾病蔓延的階段。陳女士其後再以數據推演未來氣候變化的走向,在談及應對措施時,她舉出一些國際間合作及各國政府與地區正在進行的計劃作為各地努力改善全球暖化的例子,並呼籲各人盡一己之力對抗全球暖化,如嘗試改變生活的小習慣以減低碳排放,過低碳的綠色生活等。講座的第二部份由沈先生分享天文台的傳訊工作。他表示,天文台為了向公眾推廣氣候變化的訊息,近年亦著重利用不同的社交平台加強與公眾聯繫。他提到:「天文台向巿民大眾傳遞天氣訊息時,要做到所謂『貼地』,也就是說,我們要與巿民有效溝通,將訊息告訴大眾人士。」他強調公眾溝通非常重要,並舉例說明天文台近年利用社交媒體推廣天氣訊息的情況。他指出,天文台近年也吸納了一些修讀傳播課程的同事當「小編」,希望以新穎的手法為大家提供多元化的天氣訊息。沈先生表示天文台會參考公眾對訊息的反應,再調節訊息的內容,以盡力完善溝通的效益。兩位講者分別提到,他倆背景都是數理訓練,本來較多從事科學數據研究分析的工作,然而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近年亦大幅增加與公眾的互動。當被問到市民對天文台工作時讚時彈,會否感到壓力時,兩位講者說,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質素,從正面去想他們的工作受人重視,就會覺得釋然,而最重要的是,天文台把市民的安全放於首位,將繼續以科學為本的信念服務大家。值得一提的是,當天在講座開始之前,學院帶著一行六人的天文台嘉賓參觀學院的設施,彼此交流了製作天氣報導節目的經驗與心得。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頒發紀念品予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楊國仲博士。 陳小姐講解氣候變化的問題。 沈先生分享天文台傳訊工作。

2023年11月28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臻教授及國際交流及合作處代表於2023年11月28日到訪香港恒生大學參與會議,由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學院副院長陳嘉恩博士等人接待。兩校代表探討如何增加學生交流及學術交流等,冀能進一步加強兩校的聯繫與合作。會議後,翻譯及外語學院代表帶領來賓參觀校園設施,簡單介紹學院課室及設備。 (左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及合作處幹部田雲飛先生、方梓勳教授、許溢宏教授、李臻教授、方永豪博士、國際交流及合作處副處長顏宏先生,及翻譯及外語學院助理教授王紅華博士。 陳嘉恩博士(左三)討論雙方未來合作的細節 方梓勳教授協助李臻教授試用實驗室設備

香港恒生大學與屈臣氏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恒大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支援,包括獎學金、實習、早期職涯計劃、應用研究項目等,並首次為本地大學生推行「一日店長」體驗計劃。是次亦為屈臣氏集團首次與本港大學簽署全面的合作備忘錄,雙方希望能發掘年輕一代的潛能,讓學生透過實戰,將課堂所學的理論及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環境,為零售業培育更多管理人才。合作備忘錄由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與屈臣氏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及屈臣氏集團(亞洲及歐洲)行政總裁倪文玲女士簽署。何校長致辭時感謝屈臣氏集團對恒生大學的鼎力支持,他說:「深信通過這個計劃,可以培育更多具備明辨思維、創新力量、人文關懷、道德價值和社會責任的專業人才,亦共同為零售業界培育更多未來行業領袖,一起推動社會向前邁進!」倪文玲女士致辭時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保健美容零售商,屈臣氏集團深信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他們不但極具潛力,還充滿活力及創造力,因此集團一直以積極培育下一代為己任。去年,集團更承諾在 2030 年前,為全球年輕人提供 20 萬個就業機會,以及 500 萬小時培訓,讓年輕人有機會發展事業,迎接未來挑戰。透過是次合作,集團希望為恒生大學各級別的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及實踐機會,讓他們更深入認識零售業,發展才能,裝備他們成為未來的零售業領袖。」是次合作涵蓋多元化範疇,當中「早期職涯計劃」為恒生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提供短期工作機會,他們更有機會到屈臣氏集團旗下的店舖擔任「一日店長」,汲取寶貴的前線零售管理經驗。屈臣氏集團亦會為恒生大學學生提供多元化實習計劃,參與集團在香港、中國內地以至海外的前沿業務項目,並獲在職培訓和由集團管理層指導的影子實習(Job Shadowing)等體驗。表現出色的實習生更有機會獲集團預先取錄為全職員工,畢業後立刻投身職場,發揮所長。為了重點培育業界人才,屈臣氏集團特設獎學金計劃,讓恒生大學學生修讀與集團重點發展範疇相關的學科。集團亦會為師生安排參觀,了解企業運作,並與零售業管理層交流,促進學術界與業界的聯繫。雙方亦十分重視合作應用研究項目,恒生大學師生會運用理論知識及科學方法,就屈臣氏集團的重大商業議題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實踐知識轉移的目標。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與屈臣氏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及屈臣氏集團(亞洲及歐洲)行政總裁倪文玲女士簽署合作備忘錄。 (由左至右)屈臣氏集團人力資源總監(亞洲)蔣仲華先生、屈臣氏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及屈臣氏集團(亞洲及歐洲)行政總裁倪文玲女士、恒生大 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與恒生大學署理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