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恒生管理學院(恒管)於2016年1月12日舉行「林大輝鐘樓」命名典禮,以感謝工業界立法會議員林大輝先生慷慨捐贈支持恒管的校園擴建計劃。 在逾180位偕同嘉賓及恒管師生與校友見證下,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林大輝先生、恒管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校長何順文教授一同主持鐘樓命名儀式,場面熱鬧。 鄭慕智博士致辭時讚揚林大輝先生是傑出的工商領袖,在推展教育事業方面更不遺餘力。是次的捐贈不但對教育界、對恒管意義重大,更將鼓勵自資院校繼續努力,提升教育質素,創造出卓越的學術成果,培育社會領袖人才。鄭博士展望恒管未來「會繼續與業界緊密聯繫,不斷改善課程設計與開發新學科,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亦會開展更多創新的教研計劃,提高學術質素,揭示新知識,貢獻社會。為了營造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會繼續開展校園擴建工程,配合教學需要。另一方面,亦會積極尋找更多海外合作夥伴,增加交換生及實習計劃的名額,以拓闊學生國際視野及提升跨文化語文能力。」 曾俊華先生致辭時讚揚恒管於2010年由恒生商學書院改組成立,短短五年間成績十分突出,實在有賴校長、教職員和各位同學的努力。他表示典禮前有機會參觀校園,亦接觸了一些同學和老師,給他的印象十分正面,非常有Energy (活力),很有正能量。他印象最深的,是校園裏隨處可見的綠化空間,學生能夠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學習,一定是一件賞心樂事。他同時表揚林大輝先生對香港教育事業的支持,既擔任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多年來亦對教育事業慷慨捐輸,樂善好施,令人肅然起敬。 林大輝先生致辭時表示:「林大輝中學在過去以至現在都有不少畢業生在恒管就讀。深信通過恒管的『博雅+專業』全人教育模式,學生畢業後一定能夠成為香港各行各業的新力軍,可以各展所長,有所發揮。」此外,林先生亦呼籲工商業界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教育是一項長遠的投資,必須持續投放資源才能有所成果,現時不少外國學校都採取雙軌並行模式,即同時接受政府款項和商界的捐助,商校合作,才有足夠的資源去持續健康發展,為社會孕育更多人才。」 校長何順文代表恒管除感謝林大輝先生的捐贈外,亦感謝財政司司長對恒管的教學工作成果的肯定,全校倍感鼓舞。何校長展望未來:「恒管將繼續開設新課程、推動優質和創新的教與學、增強研究能力及推廣研究文化、採用獨特的『博雅 + 專業』教育模式、拓展對外關係、積極募集捐獻、完善住宿書院制度,以及為『院校評審』及『正名大學』作準備,朝著具領導地位的私立大學目標邁進;亦期望林的捐助能鼓勵更多社會人士支持恒管。」 林大輝鐘樓為恒管校園地標之一,位於恒管廣場中央。鐘樓樓高十二米,建築風格富現代感,融合赤陶瓦面、玻璃幕牆、鋼架結構、類比及數位時計,設計獨特。時計搭載全球定位系統及同步技術,實時接收衛星訊號,確保報時精準無誤。 何校長又謂:「科技演進日新月異,時代變遷亦循環不斷,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自然有所變化。這座矗立恒管校園的嶄新鐘樓卻能夠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傳達出恒久不變的信息,象徵恒管人對知識的傳承和追求,始終與時並進,永不止息。希望恒管今後能夠按照既定的長遠發展計劃,為廿一世紀優質高等教育作出更多貢獻。」 恒管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致辭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致辭 立法會議員林大輝先生致辭 校長何順文教授致辭 何校長代表恒管致送紀念品予林大輝議員,並與主禮嘉賓合照 恒管校董會、校務委會員成員及管理層與主禮嘉賓合照 (左起)鄭慕智博士、曾俊華先生、林大輝先生、何順文校長及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莫慶炎先生一同為林大輝鐘樓進行揭幕儀式

2016年1月10日 我們的會計學系學生於2016年1月10日參加了ACCA主辦的「公益關愛日」,並出席其中的「ACCA會長大專盃」。當日在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亦進行了人力車比賽、攤位遊戲和表演,為社會有需要人士籌得近港幣一百二十萬元的善款。 我們的會計學系同學玩得樂在其中 學生們的大合照

2015年12月23日 為提升傳播學院師生感情及增強同學的歸屬感,傳播學院於2015年12月23日舉辦了「人生導航工作坊」,希望透過工作坊給予同學適當的人生指導,並提供建立人際關係網絡的機會。 工作坊當天,傳播學院張美鳳助理教授及蘇銘恒高級講師獲邀擔任主講嘉賓,與同學分享「如何實踐理想及管理人生?」。同學亦透過遊戲學習解難技巧及領導才能,而高年級的傳播學院同學更分享他們在恒管過去幾年的學習生活,讓新生們在朋輩中彼此學習,建立正面的校園生活觀。 工作坊後,傳播學院師生前往大埔大尾督燒烤同樂。是次活動過程融洽愉悅,並團結了傳播學院老師與學生的關係。 人生導航工作坊現場 傳播學院張美鳳助理教授及蘇銘恒高級講師擔任主講嘉賓 傳播學院師生燒烤同樂 傳播學院師生大合照

2015年12月22日 四位會計學系的四年級同學(余海臨、梁芊蔚、林敏婷和章藹珊)在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主辦的第九屆「ACCA 商業策劃大比拼2015」勇奪得亞軍,恭喜!該隊伍還獲得「最佳 建議書」和「最佳創意」團隊獎。得獎計劃書為「包剪揼」, 是為老人和殘疾人士提供足底按摩和修甲服務, 靈感來自其中一位成員,每天為患有糖尿病的婆婆修剪指甲的習慣。 這種日常生活的觀察, 令老人和殘障人士的日常需要變成一個創新的商業命題。 詳情: https://www.facebook.com/ video.php?v=977573788984760& set=vb.125574000851414&type=2& theater 恒管學生勇奪「ACCA商業策劃大比拼2015」亞軍

2015年12月16日 鄭慕智博士與恒管暨恒商校友會委員午宴聚餐 恒生管理學院(恒管)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於2015年12月16日宴請恒生管理學院暨恒生商學書院校友會(校友會) 委員會成員,假恒管中菜廳共晉午餐,共商校友事務的發展。出席者包括校友會主席梁家強先生、副主席陳世雄先生及袁益霆先生、恒管協理副校長(發展及工商協作)梁穎怡女士及其他校友會委員。   為了讓更多恒管及恒商校友加入校友會,鄭慕智博士與委員會成員表示,校友會將陸續舉辦多元化的校友活動,包括盆菜宴、中醫養生講座、八段錦及於暑假期間邀請校友重返學生宿舍留宿等,藉此吸引更多校友重返母校校園,聯繫並增加他們對母校的歸屬感。   席間,鄭慕智博士表示會全力支持校友會的發展,並稱讚恒管學生潛能無限,盼凝聚校友網絡之力量,助學生更上層樓。 鄭慕智博士(前排右二)、梁家強先生(前排左二)、陳世雄先生(前排右一)、袁益霆先生(後排左二)、梁穎怡女士(前排左一)及其他校友會委員

2015年12月14日 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到訪恒管 傳訊及公共事務處(傳訊處)於2015年12月14日舉辦了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交流會。 校長何順文教授在會議中介紹了學院發展及校園擴建計劃,加深了嘉賓對恒管的認識。嘉賓特別就恒管的課程內容、收生要求、實習計劃、獎學金計劃及海外交流計劃等議題作出提問,恒管管理層一一作答並在多項相關議題交換意見。 會議完結後,傳訊處同事帶同嘉賓參觀學院新落成的賽馬會學生住宿書院和各項設施。此行讓恒管與香港中文中學聯會的中學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成果豐碩。 校長何順文教授致歡迎辭 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譚日旭 校長致辭 嘉賓與恒管管理層於會上熱烈討論 傳訊處同事帶同嘉賓參觀全新學生住宿書院及校園先進設施 香港中文中學聯會校長們與恒管代表合照

2015年12月14日 環境育人:首間大學康樂活動中心榮獲鉑金級認證 恒生管理學院(恒管)欣然宣佈學院在環境保護和校園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最新成就。其康樂活動中心剛獲香港綠色建築議會頒發「綠建環評」(BEAM Plus) 1.1版「新建建築最終評估鉑金級」認證。這是繼何善衡教學大樓在2014年11月獲頒鉑金級認證後,恒管再次有新建築獲得相同的肯定,兩項殊榮均開創了本港高等教育界的先河。作為本港首間擁有「鉑金級」康樂活動中心以及「鉑金級」學術大樓的高等院校,恒管深感自豪。   此外,恒生管理學院賽馬會住宿書院亦在2014年7月獲得「綠建環評」(BEAM Plus) 1.2版「新建建築暫定鉑金級」認證,是首間本地大學學生住宿舍堂獲得此評級。   恒管一直致力推廣綠色校園,並在校園發展上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學院廣泛使用再生力強與減碳性高的竹作為其室內裝修與家俱物料,並在校園內推行許多創新的環保措施。新的康樂活動中心亦備有不少環保特色,包括:竹物料為主的牆壁裝飾、日光遮陽裝置、落地玻璃讓日光滲透、室內運動場及舞蹈室用竹作地板,以及屋頂花園有機蔬菜種植場。在這座先進並廣泛使用各種節能減排措施的大樓內,還設有健身中心、多用途活動室、音樂室、兩間餐廳、以及具六條線道的室內游泳池。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重要認可反映了恒管在建設綠色校園上的創新和承諾。恒管將繼續努力,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綠化及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環境,使他們獲得全面的學習發展。   關於綠建環評: 綠建環評是由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認可,為建築物制訂的全面環境評估系統。這個系統會就項目的六大範圍進行評估:(一)用地與室外環境 / 場地管理;(二)用材;(三)能源使用;(四)用水;(五)室內環境質素及(六)創新。項目將根據所得分數而獲發以下評級:鉑金級、金級、銀級、銅級及不予評級。詳情請參閱:www.hkgbc.org.hk。 B座康樂活動中心 室內運動場 屋頂花園

2015年12月10日 中文系舉行第一次學術講座 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於2015年12月10日舉行第一次學術講座,由張光裕教授主講,題目為〈從一個古文字的釋讀看莊子的養生〉。中文系同儕及學生積極參與是次講座,反應十分熱烈。   張教授現為中文系系主任、講座教授及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所長,長期從事商周青銅器辨偽及戰國楚簡研究,擅於以出土材料與傳世文獻互相印證,創獲良多。張教授於研討會中結合新出土材料與傳世文獻,考釋「康」字帶有涵虛和康寧的意義,並徵引不同文獻記載,介紹古人的養生思想。又從「康」字的釋義,進一步闡釋莊子的養生之道。張教授深入淺出的演講內容,令與會者對古代的養生思想以及在日常活中的應用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張光裕教授深入淺出闡釋講座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