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恒生大學在今年共有276名學生獲自資專上教育基金獎學金和獎項。其中,35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學業及其他方面表現出色獲頒發「展毅獎學金」,另外53名學生以非學術領域成就或才能獲頒「才藝發展獎學金」。 (左起)獲獎學生代表陳洛蕘、資廸安、譚嘉淇、葉淑琳(右二)和張棹皓出席頒獎典禮。 奬學金得奬者與嘉賓合照。

2024年4月23日香港恒生大學一直推行全面和豐富的獎學金計劃,嘉許及鼓勵表現傑出的學生。恒生大學於 2024 年 4 月 23 日舉行一年一度的獎學金頒獎典禮,頒發逾 600 個獎學金,總金額共約港幣 1,500 萬元。獎學金涵蓋五個範疇,包括入學獎學金、學術獎學金、聯課活動獎學金、海外學習獎學金及特區政府獎學金。大學感謝各捐贈單位的慷慨捐助,鼓勵學生作多方面發展。 恒生大學舉行獎學金頒獎禮。

2024年4月16日恒生大學住宿書院聯合高桌晚宴於2024年4月16日舉行,共有400位師生及嘉賓出席。晚宴由何順文校長致歡迎辭揭開序幕,校委會主席鄭慕智博士頒發本學年校委會主席碗總冠軍予連續四屆蟬聯的潘燊昌樂群書院。晚宴邀得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開考試總監麥勁生教授擔任演講嘉賓,與同學分享學習武術對身心及社交上的幫助及啟發。晚宴上,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帶領一眾嘉賓,與師生交流互動。 住宿書院師生穿上長袍出席高桌晚宴。 鄭慕智博士(左十)頒發校委會主席碗總冠軍獎盃予潘燊昌樂群書院代表。 麥勁生教授與師生分享。

2024年3月26日恒生大學於2024年3月26日與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穗港兩地青年就業創業,鼓勵及支持他們融入大灣區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內容包括建立聯繫制度、定期合作舉辦校園招聘活動、兩地青年訪企交流、特別為恒生大學學生建立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的基地等。協議亦強調支持穗港澳青年參與創新創業大賽,鼓勵他們透過創業比賽建立交流的橋樑。恒生大學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表示:「香港恒生大學很榮幸成為首家與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的香港高校,寄望是次合作能增進穗港兩地青年在就業創業上的交流,為培育大灣區人才作出貢獻。」 方永豪博士(右)與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主任李漢章先生在廣州舉辦的 「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 交流大會上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香港恒生大學於三月上旬舉辦就業博覽,邀得超過170間本地、大灣區及跨國知名企業參與,吸引約千名學生入場。為加深學生對政府各部門的認識,恒生大學首次與公務員事務局合作,在就業博覽首天舉辦「政府工作招聘日」,約有20個政府部門機構和團體參加,當中包括:庫務署,規劃署,政府統計處、六大紀律部隊等。今年的博覧以「人工智能及數據素養」為主題,校長何順文教授在致歡迎詞時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對就業市場有迅速而深遠的改變和影響,大學希望藉此博覧,提升學生對未來就業市場的洞察力。同時,亦能正確運用人工智能於就業準備中,增強個人競爭力。」為配合博覧主題,恒生大學今年與數據素養協會合作舉辦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數據素養在數碼經濟年代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個人、就業、機構至社會發展方面可帶來的價值,增加他們在數碼時代的競爭力。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於開幕典禮致歡迎詞。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與一眾參展企業代表合照。 就業博覽吸引眾多同學到會場與企業代表面談及了解招聘資訊。

2024年2月2日學生事務處於1月25至30日舉辦「恒大共融週 2024」,主題為「我們一樣.不一樣」。活動為期四天,凝聚同學和教職員,共同倡導多元、包容的校園,期望透過相互交流,促進社會共融。開幕活動邀請了加戲工作室帶來名「教育劇場:大聲(SEN)講」的話劇表演,靈感來自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的真實故事和聲音,描繪SEN人士所面臨的真實經歷和挑戰。 演出成功地吸引觀眾,引發恒大人反思擁抱多元和培養同理心的重要性。 校園亦設有多個共融攤位,由多個致力推動社會共融的非牟利機構主理,推廣由特殊需要人士製作的食品與創意產品。恒大人透過機構的介紹,了解到香港的非牟利機構在支援殊需要人士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推廣由特殊教育需要人士所製作的各種創意產品。 除此之外,學生事務處亦提供了一系列的體驗式工作坊,主題包括「視障體驗遊戲」、「傷健地壺球」和「過程戲劇 -《 綠色小孩》」,為參與者提供了親臨其境的體驗,加強他們對特殊需要人士所面臨的挑戰的理解。 視障體驗遊戲工作坊 傷健地壺球工作坊 過程戲劇 -《 綠色小孩》工作坊

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以優質教學和學生全方位發展作為最優先目標,務求為學生提供一個達至全人發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了解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恒生大學亦一直積極推廣體育和運動,將之視為全人教育的一部分,亦深明體育運動對個人以至整個社區的影響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2018-2030年促進身體活動全球行動計畫」,體育活動有助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多項目標。「博雅體育」結合體育與「博雅+專業」教育模式,透過體育活動實踐博雅教育方針,積極建造一個有助學生個人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環境,以培養良好身心和品格。為了推廣「博雅體育」校園,學生事務處體育部(體育部)致力舉辦各項體育活動,並向同事和學生介紹不同新興運動,以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提升他們對運動的興趣。體育部於2023年11月16日與亞洲語言文化中心合辦「地壺體驗日」,讓參加者認識和體驗這項於「一帶一路」國家非常流行的運動。活動邀請了來自香港冰壺學院和中國香港冰壺協會的教練,為學生介紹冰壺運動並講解當中的規則和技巧。學生們分成隊伍進行比賽,這不僅是競爭、挑戰及超越自己的機會,學生更可於比賽中提升意志力、制定和實施策略、培養團隊精神,從而進一步認識自己,促進全面發展。另外,體育部於2023年11月20日邀得社會科學系講師及扯鈴導師郭少冰女士,主持「扯鈴——手眼協調挑戰」活動。扯鈴是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雜耍藝術,對提高和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和專注力相當有效。最初,學生認為難以掌握扯鈴的基本技巧,但在不斷嘗試和導師的指導下,他們逐漸掌握到控制扯鈴旋轉速度和方向的技巧,最終亦成功挑戰一些花式。學生們認識到錯誤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只要堅持和不放棄就得取得進步。體育活動不僅能強身健體,更是一個自我發現和學習的旅程。通過觀察、與他人合作和反思他人的表現,學生獲得寶貴的經驗,充分體現了「博雅體育」的理念。體育部相信通過參與體育運動的體驗學習,有助培養學生明辨與創新思維、人際溝通協作、人文關懷、道德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思維,從而令他們能夠自信地應對未來的工作發生活上的挑戰。體育部將繼續積極與各個部門合作,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增強體育氛圍,為香港體育產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亞洲語言文化中心主任陳顯揚博士與一眾參加者合照留念。 學生投入參與地壺運動,感受箇中樂趣。 學生嘗試掌握控制扯鈴的技巧。

恒生大學於2022-23學年共有五位學生獲頒「友邦獎學金」,每名獲頒「友邦獎學金」的學生於就讀其本科課程期間每年可獲得50,000港元獎學金。2022-23年度「友邦獎學金」頒獎禮已於2023年9月11 日舉行。獎學金的甄選條件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社會服務經驗,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經濟資助需要。除「友邦獎學金」之外,友邦慈善基金亦會在得獎學生的整個學業期間,為他們提供職業規劃工作坊、與友邦保險集團高層管理人員對話,以及服務社區的機會等,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眼界。新一屆「友邦獎學金」申請將於2023年11月開始,詳情請參閱學生事務處網頁。友邦保險集團於2020年10月承諾投放一億美元,在未來數十年間每年資助100 名就讀於香港多間大學的本科學生。 恒大署理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右一);友邦保險區域首席執行官及集團首席分銷總監兼友邦獎學金委員會聯席主席陳榮聲先生(左四);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市場總監兼友邦獎學金委員會聯席主席施斌陞先生(右四);友邦香港及澳門首席執行官兼友邦慈善基金董事馮偉昌先生(左三)和得獎學生袁洛恩及馮詠棋(左一和左二)、麥力威及李珈潁(右二和右三) 環球商業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一年級學生麥力威代表恒大獲獎學生於頒獎禮中分享大學生活點滴,並感謝友邦保險集團及大學的支持。

今日是香港恒生大學新學年開學日,校長何順文教授、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署理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服務)楊如虹女士,署理學生事務總監詹斯聰先生,以及學生會臨時行政委員會署理會長李博義走訪校園不同地方,向學生送上新學年祝福,並派發健康小禮品,包括蘋果汁及能量棒,希望他們時刻保持身心健康,能量充沛,開展豐盛的校園生活。 恒生大學管理層走訪校園不同地方,向學生派發健康小禮品。 恒生大學吉祥物「恒恒」歡迎同學回校

香港恒生大學於2023年8月15日及24日分別為高年級新生及一年級新生舉行新學年的恒大迎新日。今年的主題為「HSUnity」,Unity意指團結一致、上下一心。HSUnity 即象徵恒大師生,將於未來的大學旅程與你結伴同行。活動共有超過1300名學生及教職員參與,透過豐富的活動安排,一同迎接新學年。迎新日由署理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致歡迎辭揭開序幕。符教授以「第二個家」形容恒大與學生之間的關係,鼓勵新生發掘個人興趣及熱情。「HSUnity」寄意新生應彼此尊重,擁抱及包容多元文化,培養面對逆境時所需要的心理,視各項校園生活經驗為學習機會,保持積極主動、思想開放的態度來迎接精采的人生。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其後為新生介紹大學的管理層成員,而署理學生事務總監左大偉先生就與兩位同學訪談,讓他們分享他們如何規劃精彩的大學生活,讓新生期待充實的新學年到來。現正就讀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四年級、活躍於不同的校內校外活動的Syreni,曾經投身電競行業成為選手,她抱著「去試」、「去玩」的心態重返校園,認為大學是學生投身社會前,擁有最大自由度及最多空間作出嘗試的地方,鼓勵同學認真體驗校園生活,發掘自己在恒大想做的事。另一位現正就讀哲學、政治與經濟(榮譽)社會科學學士(PPE)三年級、同時擔任PPE系會創會主席的Anson,則以「打機」作為「起莊」的比喻,由擬定攻略到蒐集所需道具,一步一步去實踐及執行計劃,並以「嘗試」及「試練」兩個詞語來貫穿這兩年的大學生涯。他鼓勵同學拓闊人脈,學習待人接物的技巧,為自己建立正面形象和口碑,一步一步的開拓自己未來的道路。開幕禮後,新生由高年級學長作為校園生活導師的帶領下,參與一連串有助他們加深認識恒大校園,以及建立人際網絡的活動,包括校園生活嘉年華、學生組織活動推廣及自助即影即有相片攤位,讓新生展開於恒大精彩難忘的新一頁。除恒大迎新日外,大學不同部門、學系、學生組織於8月及9月亦安排了各項迎新活動,包括學系迎新活動、學生組織迎新活動、迎新延伸活動等,以幫助新生更快適應及融入大學校園生活。恒大教職員及高年級學生於新學年將並肩與所有新生一起「結伴同行」。 恒大迎新日濟濟一堂 署理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及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歡迎新生及介紹恒大管理層 署理學生事務總監左大偉先生與兩位學生進行分享 參觀由學生組織安排的學生活動展 畢業球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