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7日恒生大學於2023-24學年共有四位學生獲頒「友邦獎學金」,每名得獎學生於就讀本科課程期間每年可獲得50,000港元獎學金(須於每年評估中達到指定學業成績和社會服務要求)。第四屆「友邦獎學金」頒獎典禮已於2024年10月7日舉行。獲獎學生包括區穎欣(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學士一年級)、艾玟(環球商業管理工商管理學士一年級)、李可欣(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學士一年級)及洪榆鈞(中文文學士一年級)。首屆得獎恒大畢業生王駿杰亦出席頒獎典禮,並感謝友邦慈善基金於大學四年期間提供的支持。「友邦獎學金」的甄選標準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社會服務經驗,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經濟資助需要。除「友邦獎學金」之外,友邦慈善基金亦會在得獎學生的整個學業期間,為他們提供職業規劃及服務社區等機會,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眼界。友邦保險集團於2020年10月承諾投放一億美元,在未來數十年間每年資助100 名就讀於香港多間大學的本科學生。新一屆「友邦獎學金」申請將於2024年11月開始,詳情請參閱學生事務處網頁。 (左起)王駿杰、區穎欣、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李可欣及艾玟。
2024年10月7日香港恒生大學與華欽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恒生大學學生提供本地、國內以至海外的實習機會,並首次推行「香港大灣區城市兩地實習計劃」,讓學生從實習工作中體驗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優勢互補,共同培育未來灣區人才。恒生大學在今年暑假試行的「香港大灣區城市兩地實習計劃」獲華欽科技鼎力支持,為學生提供香港及廣州兩地的實習崗位,為期半年,參與同學首三個月於華欽科技的廣州子公司實習,再到香港總公司工作三個月。恒生大學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感謝華欽科技對恒生大學的支持,認為是次合作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行業趨勢,提升專業能力,藉著不同地區的實習機會,擴闊視野,有助探索未來的事業發展。華欽科技高級副總裁(環球管理及服務)戴山先生表示,發掘和培養人才一直是公司的重點工作,對首次與恒生大學合作並開展「香港大灣區城市兩地實習計劃」感到榮幸,深信計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企業駐內地和海外業務,推動香港與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人才交流。參與計劃的數據科學及商業智能學四年級學生柯凱桐表示,該計劃使她同時獲得香港和廣州的實習經驗,認識兩地不同的客戶群和業務發展,更深入了解兩地如何達至互惠互補。 恒生大學與華欽科技合作推行「香港大灣區城市兩地實習計劃」 恒生大學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右)與華欽科技高級副總裁(環球管理及服務)戴山先生簽署合作備忘錄,為恒生大學學生提供本地、國內以至海外的實習機會。
2024年10月4日為配合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香港恒生大學於西九龍文化區(西九)M+大樓開設全新的市區中心「創意薈」。開幕儀式於2024年10月4日舉行,由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及校長何順文教授主禮。施穎茵女士致辭時表示,「創意薈」提供嶄新的創意合作空間,豐富學生整體的學習體驗。她預期這個全新中心不僅能惠及恒生大學的學生,還能提升香港作為文化、創意創新的活力之都形象。鄭慕智博士致辭時感謝西九和恒生大學團隊通力合作,建立這個充滿活力的多功能教學中心。他對恒生大學教師、行政和專業團隊的積極投入表示讚賞,認為他們的充分準備,在支持和促進該中心的啟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場亦舉行「未來重寫本」作品分享,通過跨媒體方式展現藝術與設計系畢業生的設計作品。「創意薈」位於西九M+大樓15樓,佔地約840平方米,採用現代簡約設計,以提升空間和視覺效果。該中心設有課室和多功能空間,配備先進的設備,以及活動隔音屏障,可靈活調整以配合各種需要。中心支持日益增長的授課式研究生和高管課程需求之餘,亦同時促進公眾和合作伙伴參與恒生大學的教育和公共參與活動。「創意薈」位處市中心,方便所有中心使用者。 施穎茵女士(中)、鄭慕智博士(左)與何順文教授主持「創意薈」開幕儀式。 同場設「未來重寫本」作品分享,通過跨媒體方式展現藝術與設計系畢業生的設計作品。 「創意薈」位於西九M+大樓15樓,佔地約840平方米,採用現代簡約設計。
2024年10月1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香港恒生大學今早於校園舉行升旗儀式,逾二百名恒生大學成員出席,包括大學管理層、教職員及學生。 恒生大學逾二百名管理層、教職員及學生出席升旗儀式。
2024年9月26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代表團於2024年9月26日到訪恒生大學,以加深雙方在大灣區青年就業創業領域上的交流與合作。何順文校長在交流會上歡迎代表團到訪,並介紹恒生大學創新及創業中心,以及即將在廣州南沙開設的「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會議期間,雙方並討論於今年初簽訂的合作協議中各項目的落實情況,以及將來的合作機會。代表團亦參觀由學生事務處主辦的「恒大秋季招聘博覽2024-25」。該活動獲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轄下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支持,並首次邀請到四家來自廣州的知名企業參展。 恒生大學管理層與廣州代表團交流。 雙方交換紀念品及合照留念。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明華女士(左)參觀「恒大秋季招聘博覽2024」。
2024年9月26日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以及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鄺英豪博士,躋身史丹福大學最新發布的全球前 2%頂尖科學家排行榜,足證二人分別在「教育學」與「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以及「文化研究」與「地理學」領域的學術貢獻獲得國際肯定,學術著作廣獲引用。莫教授在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範疇的排名更位列中國學者第二名。 名單由史丹福大學的專家團隊編製,依據學術文獻採用綜合引文指標,包括文章被引用次數、衡量個人科研成果的h指數及合著文章等,評估各領域的學者在年度內的研究表現。
2024年9月26日香港恒生大學一連兩日舉行「2024/25秋季就業博覽」,吸引超過60間來自本地、大灣區及國際的知名企業和政府部門參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全職和實習機會。是次就業博覽舉辦了多場專題講座和活動,邀請多位行業翹楚向學生分享最新職場資訊和職涯發展前景,讓他們探索不同的行業選擇,積極裝備自己,把握未來發展機遇。校長何順文教授感謝政府部門和業界對大學一直以來的支持和肯定。他強調恒生大學秉持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致力為學生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先進的配套設施,例如今年3月開幕的「創意人文館」及剛啟用的西九文化區M+大樓。他希望學生能應對未來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戰,掌握其專業所需的可轉移能力、專業精神和操守。恒生大學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表示,是次就業博覽讓大學與業界的交流互動更為緊密,爭取更多學生實習及招聘機會。她期望藉此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新及多元化的平台,協助他們盡早融入職場,提升就業能力和競爭力。 就業博覽吸引逾60間知名企業及政府部門參展
2024年9月6日香港恒生大學今年錄取本科新生超過1,900人,新生入學禮原定於昨日(9月5日)舉行,因風暴取消。校長何順文教授今日透過致全校師生的電郵,以原於入學禮上發表的演辭勉勵新生。何校長在演辭中以出戰巴黎奧運的香港運動員故事為例,勉勵同學了解自己的長處、弱點與價值信念,指出實現目標理想的過程往往充滿挑戰和困難,必須從挫折中汲取經驗,迎難而上,以正向、堅韌、毅力和決心等核心價值跨越各種挑戰,以這個思維驅使實現理想。何校長說,新同學將遇到各種不同的機會和經歷,結交新朋友並參與許多學習和發展活動,體驗多元化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並適應新的大學生活。同時,他們將面臨新的挑戰,例如在學術與社交生活中取得平衡、有效管理時間和財務,以及應對新的壓力。何校長表示,新生在求學的旅程上並不孤單,大學教職員會給予支持和鼓勵,共同見證和分享不同階段的成就和喜悅。他說,恒大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提供一系列學習機會和資源,幫助同學實現自我。在專業課程之外,學生還可以參與許多體驗活動,包括海外交流、實習、服務學習、學生組織領袖、獨立研究計劃、藝術和運動團隊、住宿書院生活、創業活動等等。這些學習機會有助拓寬同學的全球視野,發展自己的潛力、目標和人生價值觀,自己有信心掌握未來在生活上的機遇和應對挑戰,並獲得滿足感。請按此參閱何順文校長的致辭文字版(只有英文) 何順文校長(中)早前在迎新活動中與新生打成一片
2024年8月28日學生事務處及教與學發展中心於2024年8月28日合作舉辦互動戲劇工作坊「將心比心:從戲劇探索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體驗 」,作為教與學發展中心「邁向卓越教學新學年:刷新、重新和更新」系列的一部分。活動由加戲工作室透過戲劇,呈現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對世界獨特的洞察。活動吸引約40名教職員參與,在90分鐘戲劇探索裡,透過討論和互動角色扮演深入了解SEN學生所面臨的挑戰與突破。部分參與者並透過互動環節,以第一身體驗SEN學生的日常困難。此次工作坊讓參與者掌握支援多元學習需求的實用方法,以建立更包容的校園。 工作坊透過戲劇呈現特殊需要學生的日常情況。 教職員參與互動環節。
2024年8月23日恒生大學圖書館獲施德論博士夫婦雅諾捐贈逾1,500本書籍,其中包括1806年出版的珍本書籍《Embassy to the Court of the Teshu Lama》,以及數百本於1928年之前出版、涵蓋亞洲旅遊、探險和登山主題的書籍。施德論博士是香港滙豐銀行前主席,負責滙豐集團的資訊科技發展,服務超過20年。他是香港大學名譽大學院士及經管學院名譽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及香港理工大學的榮譽博士。這是大學圖書館在歷史價值上最具規模的捐贈,使圖書館在西方珍本書籍上的收藏更為豐富,並透過19和20世紀作家與探險家的視角,深化圖書館的特藏和參考書收藏。是次捐贈並獲得恒生大學榮譽學院院士、嘉栢國際集團主席詹康信先生的支持,提供免費運輸服務。 施德論博士夫婦(中及右二)訪問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左)、何順文校長和圖書館館長鄭世福先生(右)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