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暑期體驗2022將透過與恒大本科課程相關的模擬課堂、遊戲及工作坊等網上活動,讓參加者發掘對商業、傳播、決策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翻譯等不同範疇的興趣及專長。而完成暑期體驗的參加者均獲頒證書乙張。日期 ︰2022年8月16至19日(星期二至星期五)形式 ︰網上活動活動網站 ︰https://summeracademy.hsu.edu.hk網上報名 ︰https://forms.gle/9o7cw8CXjnjtVUNC9查詢電郵 ︰sa@hsu.edu.hk查詢電話 ︰3963-5026 / 3963-5066*活動名額有限,最終申請結果以電郵通知為準。香港恒生大學保留對恒大暑期體驗2022所有事宜的最終決定權。
日期:2022年6月18日(星期六)時間:下午1時正至下午5時正形式:混合模式活動焦點:● 課程講座、展覽及諮詢● 入學講座及諮詢● 即場報名及考核● 校園導覽地點:香港恒生大學(沙田小瀝源行善里)網址:https://consultationday.hsu.edu.hk/zh/ 因應疫情發展,親臨恒大校園的參加者必須經活動網站預約 。有關預約方法及詳情,請登入活動網站。如有查詢,歡迎致電3963-5555或電郵至 ugadmission@hsu.edu.hk 與教務處聯絡。
Theme of the Year — “Our times”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Charles Dickens, in “A Tale of…
2022年5月3日新一屆恒大學生大使於2022年5月3日(星期二)完成就職典禮。校長何順文教授、常務副校長及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服務)楊如虹女士、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學生事務總監李德芬女士、一眾部門主管、教職員及嘉賓應邀出席是次由30位應屆學生大使攜手策劃的就職典禮,一同見證這精采時刻。今年的就職典禮主題為「Together We Ignite, For Opportunities, We Fight」。在宣誓就職前,何校長及李德芬女士分別勉勵同學。何校長讚賞學生大使互相扶持,在逆境中服務恒大的表現。他在致辭時對同學說 :「我真誠希望同學擔任學生大使的經歷,能夠『點燃』你們的大學生活,並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拓闊視野,找到自己的定位,運用所學知識和熱情為他人服務。」李德芬女士以「OPEC」勉勵應屆學生大使:「OPEC特質包括:外向和組織力(O)、積極和毅力(P)、賦權和熱情(E),以及承擔和創造力(C),這些特質蘊含一份熱誠,推動大家實踐學生大使的精神──『To Learn and To serve。』」希望各位同學可以適應當前環境,保持正面的心態,在學校的全力支持下,發揮創意,超越自我。為答謝一眾嘉賓的鼓勵,今年的學生大使特別訂製了一套精緻燈飾擺設。背景運用了見證恒大學生成長的偉倫廣場,從入學到畢業,廣場都記錄了恒大人成長點滴!而亮起的燈則象徵學生大使的精神將薪火相傳,不斷發出光芒。 恒大學生大使與嘉賓合照。 校長何順文教授勉勵應屆學生大使傳承服務精神。 學生事務總監李德芬女士以「OPEC」勉勵應屆學生大使。 連續兩屆擔任學生大使的林巧瑩同學(BBA HRM-Year 4)分享過去一年的經驗:「你在過程中付出越多的努力,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亦會越多,超出你的想像!」 簡單而隆重的交接儀式 — 新一屆學生大使代表劉楊琪同學(右)從林巧瑩同學手上接過象徵薪火相傳的燈盞。 在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監誓及嘉賓見證下,各位學生大使正式宣誓就任。 新一屆學生大使代表劉楊琪同學 (GBM-year 1),…
2022年4月28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傳播學院今天(4月28日)公布第六屆「恒大商業新聞獎」得獎名單。本屆超過300位新聞從業員報名競逐九大範疇獎項類別,涵蓋商業、房地產、經濟及金融新聞等各個領域。超過5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評審在超過400份參賽作品中,就其新聞價值、影響力、原創性、獨家性、報導質素、寫作技巧、分析能力及視覺表達等多方面評審準則,選出得獎佳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作為國家的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市場和產業能夠持續充滿活力地發展,商業新聞是不可或缺的積極力量。不論是發現新的變化、新的機遇,還是關注弱點或預警風險,具質素的商業新聞推動着經濟和市場朝着更活潑健康的方向發展。「過去幾年,我都有參與恒大傳播學院舉辦的『恒大商業新聞獎』,見證着新一批得奬作品和得奬記者朋友,也見證着香港經濟、金融及商業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很高興可以在此為各位得獎傳媒朋友送上祝賀。」恒大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衷心感謝社會各界過去六年一直支持「恒大商業新聞獎」,樂見參賽作品保持一貫的深度、廣度與高度,充分展現一眾新聞從業員的堅毅意志、專業精神與社會責任。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新聞傳播行業走在社會尖端,隨着大灣區的發展和中港兩地的融合,商業新聞專才的角色定將更為舉足輕重。她期望新聞從業員堅守服務大眾的信念,發揮傳播最新資訊、監察社會動態的作用,使整個行業變得更豐盛。培育商業傳播、公關、企業傳訊及傳播科技專才,是恒大傳播學院一直秉持的原則。學院開辦了全港首個結合商業與新聞傳播元素的新聞及傳播(榮譽)學士課程,又相繼開辦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及策略傳播文學碩士課程,並投放大量資源建設各項先進教學設施及加入創新與科技元素,務求培育具備兩文三語、國際視野、分析能力、創新意念及批判思維的優秀傳播專才,以配合市場對人才與日俱增的渴求。本屆得獎媒體包括(排名不分先後):無綫電視、Now TV、香港電台、香港01、南華早報、iMoney智富雜誌、信報財經月刊、信報財經新聞、明報、星島日報、大公報、中國日報香港版,以及胡.說樓市。「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中國日報香港版曾新嵐獲得,而「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則由信報財經月刊李潤茵獲得,其他獎項包括「最佳商業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新聞系列報道獎」、「最佳房地產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財經人物專訪獎」、「最佳經濟及金融政策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科技新聞報道獎」,以及「最佳商業新聞視覺設計獎」。第六屆「恒大商業新聞獎」得獎名單片段得獎者感言第六屆「恒大商業新聞獎」網頁評審名單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於4月28日公布第六屆「恒大商業新聞獎」得獎名單。 傳播學院投資過千萬設置先進設備,如影視製作中心、實驗電視廊、電台廣播錄音室、多媒體培訓中心等。 傳播學院十周年校友聯誼會邀請歷屆校友、學院老師及昔日同窗一同歡聚。 恒大傳播學院著重培育學生語文能力、分析能力、創意思維和批判能力。
繼2月25日獲眾非華語學生支持的網上交流活動—「超越困境,編織夢想」後,EM-Power在恒大青年可持續發展領袖硏習所提供的策略建議及支持下,再聯同學生事務處特殊教育需要支援組舉辦另一個網上交流活動—「超越逆境的平安」。該活動已於4月21日圓滿舉行。儘管近日為中期考試的季節,活動仍獲得一眾恒大人的大力支持,並成功吸引近170位學生、校友及來自不同學術及行政部門的職員全情投入地參加。是次活動除了讓恒大人認識EM-Power外,希望透過知名人士分享親身經歷,喚起恒大人對校園內少數族裔多元文化的關注,及加強推動共融的概念。於香港土生土長的印裔棟篤笑藝人「阿V」,獲邀以簡單易明、輕鬆愉快的方法講解多元共融。因應大家受長期抗疫困擾及衍生的高壓力等情況,阿V亦於活動中慷慨地向大家分享自己面對挑戰的經歷,以及保持心境開朗的個人心得及妙法。即使是次活動只能透過視像會議形式進行,但阿V幽默的演講依然得到大家一致好評。緊接着阿V歷時75分鐘的棟篤笑分享,校友薩文杰先生亦向眾參加者分享他在恒大四年愉快難忘的大學生活。儘管活動當天只是阿V與校友薩文杰第一次在線碰面,但二人卻惺惺相惜、相互欣賞。二人更一同在活動的彩蛋環節勉勵恒大人。參加的學生和職員反應正面而踴躍,眾參加者都指出活動具鼓勵及啟發性,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平台更認識多元共融,亦能從中獲得減壓技巧。更有部分參加者意猶未盡,希望能延長活動的時間。繼最近兩次廣受好評的活動及, EM-Power將繼續對外探索,並於未來舉辦更多與多元文化有關的互動活動,以回應師生對大學內推動多元共融文化的支持。「這次活動感覺很好,透過活動我們學到可嘗試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或角度去看待事物。另外,從校友的分享也學習到如何善用大學時光!」「感謝阿V向我們分享他如何令自己日常生活更有趣的心得。校友Hamza 的分享也為我們在學習上給了很好的建議。」「這次活動很有意義。阿V和 Hamza 的分享都非常有鼓勵性和實用性。」「這次活動不單具娛樂性,也很有意義及啟發性!」「這項活動提高了我們對大學內多元文化的認識。」從以上參加學生和職員的回應,反映出他們都樂在其中,並獲得了一些面對壓力或艱難時刻的抒壓技巧。 著名棟篤笑藝人阿V及一眾參加者拍照留念。 其中一張由EM-Power製作的活動宣傳海報。
2022年4月1日由學生事務處事業策劃及發展組舉辦的「恒大多元職業博覽2022」已於本年3月28日至4月1日期間順利舉行。博覽在就業「疫市」下仍得到各僱主的大力支持,為恒大學生提供超過2,000個全職及實習機會。為期五天的職業博覽吸引超過140家企業參與,創歷年新高。參與僱主涵蓋36個行業,包括會計、金融、資訊科技、廣告及營銷、銀行、物流及其他專業服務等。學生反應踴躍,職業博覽共有超過2,200 人次參與,瀏覽量錄得近35,000次。因應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是次職業博覽以網上模式進行。同學可於自由參觀博覽的網上展覽廳,並與企業代表即時對話、參與招聘講座、進行視像面試、遞交申請表,以及參與一對一網上就業輔導,於疫境中繼續增強競爭力。本年度的職業博覽以「突破界限」(Beyond your Visions)為主題。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在活動開幕論壇致辭中表示:「恒大希望同學能夠跨越地域及視野界限,迎接新世界帶來的事業機遇。」他鼓勵同學參與各個專題講座,以掌握最新市場趨勢,例如元宇宙和NFT概念、大灣區就業發展和海外進修資訊。恒大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亦鼓勵同學跳出界限:「疫情產生不同的新機遇,同學要多認識、多嘗試、多體驗,以應對瞬息萬變的行業發展、市場需求及各地文化。」博覽開幕論壇更邀得三位嘉賓,包括前海國際聯絡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麗芳女士、恒大學生事務總監李德芬女士以及榮譽學院三年級生吳思穎同學作深入分享,討論恒大學生在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和優勢,並就僱主的招聘策略提出建議,吸引了超過150名恒大師生及參展僱主參與。博覽今年特別在網上展覽廳中設立「一人一實習專區」及「大灣區事業發展專區」,方便同學搜尋在香港以至大灣區的全職及實習機會。在今年首設的「大灣區事業發展專區」內,更提供了來自20多家大灣區企業的過百個就業機會,並獲近2,000人次瀏覽。是次博覽獲過百僱主積極參與,並對本年度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抱有信心。其中,運動用品集團迪卡儂 今年首次參與恒大多元職業博覽,以招聘恒大學生。迪卡儂集團人力資源經理余海量先生表示:「很高興可以透過是次虛擬博覽與恒大學生交流。恒大創建的虛擬博覽平台簡單易用,可輕鬆地透過文字以及實時語音訊息與學生溝通,介紹迪卡儂的多個就業機會以至獨有的工作文化。我和同事們也感受到恒大學生在虛擬博覽中表現特別積極,對不同崗位均抱持開放態度。」余先生表示對行業前景感樂觀,會繼續積極於各大學包括恒大招聘人才,同時希望大學生能夠透過集團提供的實習機會擴闊眼界以及提升適應力,有助他們在畢業後找到理想的就業方向。另外,參展公司AXA安盛首席人事及企業管理總監林美瑤女士表示:「在肆虐兩年多的疫情下,虛擬職業博覽給予學生新平台探索不同求職機遇,讓學生與僱主更便捷地獲取所需資訊,提高互動性。」她樂見恒大學生積極參與是次博覽,並對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感到樂觀,尤其是保險業,它受疫情的影響較其他行業少,僱主仍然積極吸納年輕人才。公司早前更與恒大合作舉辦冬季實習計劃,讓學生在不同部門工作了解行業發展。她鼓勵有意投身保險業的畢業生把握機會,及早熟習新常態下的面試及工作模式,為投身職場作好準備。 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在開幕論壇致歡迎辭。 恒大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鼓勵同學把握不同的新機遇。 活動以開幕論壇揭開序幕,討論香港學生在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和優勢。 本年度「恒大多元職業博覽」以網上形式進行,同學可在「虛擬展覽廳」與超過140間企業的代表互動交流。 運動用品集團迪卡儂 今年首次參與恒大多元職業博覽,積極招聘恒大學生。 AXA對恒大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感到樂觀。
學生事務處於3月10日至17日舉行年度共融週,以「我們相同卻獨特」為主題,意指在平等及關愛共融的環境下,我們同樣有參與社會事務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應尊重彼此擁有不同的天賦才能、性格和價值觀。共融週共舉辦六個主題活動,包括講座和工作坊,並舉辦「香港傷殘青年協會—傷健共融,各展所長」展覽,吸引超過1,100位學生及教職員參與。「月會—恒大博雅講場:我們相同卻獨特—DJ森美暢談特殊教育需要」作為揭幕活動,著名電台主持森美坦誠分享自己對抗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及抑鬱症的經歷,並強調各人也有其長處,即使有特殊教育需要者,亦能發揮才能。師生隨後透過參與「香港手語體驗班」、「真人圖書館—盲蹤踪分享視障世界」、「扭轉未來:氣球工作坊」及「自閉兒生命建立發展社創辦人暢談自閉症」等活動,與聽障導師、視障人士和自閉症青年交流,加深認識他們的文化、溝通模式及成長經歷。「《幻愛》網上放映會及導演映後座談會」作為共融週的壓軸活動,深受參與師生歡迎。他們在欣賞本地電影《幻愛》之餘,更從周冠威導演的分享中,了解創作過程,並感受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消除對他們的誤解。周導演亦鼓勵師生,即使長時間面對疫情會感到擔憂,也要懷抱希望,相信會迎來更好的未來。「在活動中得知周導演的創作契機,讓我體會到我們應該對每個人心存尊重,減少偏見。」「我更能了解自閉症人士的需要,會鼓勵同學與他們成為朋友。」「我認識到視障人士如何衝破界限,完成一般人眼中難以完成的事情。」從以上的師生分享可見,共融的種子已在恒大萌芽,有助建立充滿關愛的多元校園。 知名電台主持森美於「月會-恒大博雅講場:我們相同卻獨特–DJ森美暢談特殊教育需要」中分享他對抗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及抑鬱症的經歷。 「《幻愛》導演映後座談會」的參加者與周冠威導演拍照留念。 聽障氣球師教導「扭轉未來:氣球工作坊」的參加者製作花形氣球。 於校園舉辦「香港傷殘青年協會—傷健共融,各展所長」展覽。
EM-Power 是一項由一群恒大非華語及少數族裔學生所成立的學生主導計劃,旨在加強校內非華語學生之間的聯繫,以及推廣少數族裔的多元文化共融。此外,EM-Power亦強調成員之間相互支持,透過經驗學習達致個人成長。在學生事務處特殊教育需要支援組的協調下,EM-Power於2022年2月25日成功舉行其第一次線上交流活動—「超越困境,編織夢想」。活動邀得兩位同樣於香港土生土長的印裔人士:網紅「新德莉莉」及棟篤笑藝人「阿V」,與恒大少數族裔學生分享他們在香港就讀中小學時如何克服種族歧視,以及如何在這裏探索自我,並成功發展非主流事業的等成功故事。是次活動的少數族裔學生參加者中,高達85%認同活動充滿啟發性及正能量,令人鼓舞。此外,活動亦能加強校內少數族裔學生之間的連結。繼是次廣受好評的活動之後,EM-Power未來將舉辦更多與多元文化有關的互動活動。學生感想「我們不應該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感到疑惑。某人可以是有印度背景的香港人,但最終我們其實都是地球人。」 (學生成的分享)「兩位嘉賓都向我們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就面對困難上,他們分享了一些解難建議及應抱有的態度。參加活動很被鼓勵也獲得滿滿的正能量。」 (學生安進的分享) 網紅「新德莉莉」、棟篤笑藝人「阿V」、講師徐穎恩博士及眾參加者於活動期間拍照留念。
2022年3月17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今天(3月17日)舉辦「陪我講.陪你闖 Live Chat with Youth」講座系列 –「創業『不』只是夢」,邀請了初創界新力軍及相關領域的機構代表,交流寶貴的創業實戰經驗和探討本港支援初創企業方案。是次講座吸引約500人在網上參與,包括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師生、企業及商界代表與社會各階層人士。講座由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企業及商界聯繫)及伍絜宜創新及創業中心主任萬頴恩博士擔任主持,邀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 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李嘉俊先生,以及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呂紹勇先生擔任嘉賓講者。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表示,樂見香港越來越多初創公司成功打響名堂,成為獨角獸企業。他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以及提倡「碳中和」為目標,均大大開拓本地企業發展綠色創科的空間及機遇。再者,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已全面生效,另一方面正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可見香港擁有龐大的地區商機。「香港是一個創科搖籃,有政府政策推動和配合,亦有科學園和數碼港作為大平台,讓初創團隊茁壯成長。香港正轉型為數碼經濟及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數碼技術與各行業融合加深,製造許多合作機會。我期望未來黃金十年,香港邁向智慧城市,吸引更多人才來港發展,成為宜居城市。」他又鼓勵有意創業的學生裝備自己、建立良好的心態、終身學習和放眼世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表示近年創科生態圈越趨成熟,政府給予許多資源支援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其中生產力促進局成立「中小企資援組」與「知創企業家網絡」支援初創企業,加強商業聯繫從而提升競爭力。畢堅文眼見眾多創業成功和失敗例子,建議創業必須要有商業計劃書,包括市場分析、業務獨特之處、吸納人才方案、經驗、財務分析,以及退場機制,「有志創業的年輕人更必須具備『Dare to dream,dare to try』的精神,即使失敗亦能在錯誤中學習。雖然運氣亦相當重要,惟運氣不會降臨在沒有準備的人身上。」另外,他強調人際網絡在創業路上 不可或缺,與各個領域的商家及投資者互相交流,有利企業長遠發展。他以一位年輕人經營茶餐廳的故事為例,他花兩年時間走訪不同茶餐廳,發掘和學習各店獨特之處,然後籌劃及實行自己的創業夢。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呂紹勇先生表示,香港地理位置優越,同時面向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有利孵化初創企業。他強調「人」是創業中最重要的元素。投資者評估初創企業是否適合投資時,除了審視計劃書內容、未來計劃及展望等客觀因素外,亦會考量創業家的個人特質,包括創業熱誠、毅力、投入度、執行力、思想開放性、遠見及願景。「投資者目的是要投資未來,而創業家必需對其行業充滿熱誠,並相信自己的研發項目能為未來社會帶來影響。此外,團隊是否擁有共同理念、溝通協調合作程度等,亦會影響投資者衡量創業團隊的投入度。」他認為堅持不懈、思維開放和目光遠大的初創公司,有能力孕育無限可能,寄語創業家要「腳踏實地、仰望天空」。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認為,成功社創的關鍵是利用創新方法和結合科技應用,以回應社會需要,因此社創創辦人除了不乏熱誠外,還需對社會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和感受。她舉例,近年社區導賞相關項目引起廣泛的社會迴響,反映港人重視社區文化傳承和共享文化,具有發展空間。她強調,社會創新的重要性在於商業機構的管理層是否關心社會議題及具備同理心,建議學生把握科技帶來的新機遇,不斷增值學習,主動與社會各界交流,從而了解其他人思維,擴闊視野。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李嘉俊先生分享,創業其間曾有失敗,但漫漫長路,心態是決定往後成敗的關鍵。他對媒體科技及應用在創意文化產業上的創科工作充滿熱忱,於是創業時專注發展相關項目,涵蓋傳統電視製作、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元宇宙、非同質化代幣(NFT)等。他指出近年市場急速變化,但環境仍有助年青人創業:「有人認為近年本港初創發展飽和,社會存在不利因素,經濟環境亦略為遜色。不過我認為疫情下其實機遇處處,可以轉型應對及凸顯自己優勢,所以了解企業的抗打能力和計劃好未來很重要。」李嘉俊又認為,本港年輕人較多著重發展本地市場,建議應同時考慮開拓大灣區、東南亞甚至歐美市場,不斷提升自己優勢,「市場發展不能只局限自己熟悉的地方。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擁有豐富的資源及資訊,有助企業招攬不同地區的人才加入團隊。」講座亦邀請了市場學工商管理(榮譽) 學士課程三年級陳詩曼同學 、管理學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四年級林籽緣同學、環球商業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陸柏延同學、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譚嘉淇同學及企業管治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葉淑琳同學五位同學分享他們的創業夢及計劃,與講者交流。 講座嘉賓踴躍分享寶貴的創業實戰經驗及心得。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表示香港作為創科搖籃,有科學園和數碼港作為大平台,加上政府政策配合,讓初創團隊茁壯成長。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認為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必須要具備「Dare to dream, dare to try」的精神,即使失敗亦能在錯誤中學習。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呂紹勇先生認為,創業家的個人特質是創業中最重要的元素,他寄語創業家要「腳踏實地、仰望天空」。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認為社創創辦人除了不乏熱誠之外,還需要對社會問題有深入感受,才能確切回應社會需要。 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李嘉俊先生鼓勵,創業人士不放遠視野,以不斷提升自己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