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 翻譯學院在2月中至3月中期間舉辦了一系列公開講座和大師班,由舉世知名的漢學家與文學翻譯家閔福德教授主講。閔教授的英文著作包括《紅樓夢》(與霍克斯合譯)、《孫子兵法》、《聊齋誌異》、《易經》等中國文化名著,對「文化與翻譯」的關係體會深刻,實為箇中權威,能就這個題目發表精闢見解。 閔福德教授在第二場公開講課中,介紹了翟理斯的修養過程,並引用翟理斯的《聊齋誌異》譯本,與聽眾一起探討翟氏在處理原文某些元素時所採取的特殊手段。
2016年2月26日 翻譯學院在2月中至3月中期間舉辦了一系列公開講座和大師班,由舉世知名的漢學家與文學翻譯家閔福德教授主講。閔教授的英文著作包括《紅樓夢》(與霍克斯合譯)、《孫子兵法》、《聊齋誌異》、《易經》等中國文化名著,對「文化與翻譯」的關係體會深刻,實為箇中權威,能就這個題目發表精闢見解。 閔福德教授在首場大師班裡,強調了廣泛閱讀和勤於動筆在翻譯家的修養過程中十分重要,之後再引用《傅雷家書》中的片段,闡釋如何運用各種翻譯手段,以求譯文讀者讀得愉快。
2016年2月20日 翻譯學院在2月中至3月中期間舉辦了一系列公開講座和大師班,由舉世知名的漢學家與文學翻譯家閔福德教授主講。閔教授的英文著作包括《紅樓夢》(與霍克斯合譯)、《孫子兵法》、《聊齋誌異》、《易經》等中國文化名著,對「文化與翻譯」的關係體會深刻,實為箇中權威,能就這個題目發表精闢見解。 閔福德教授在首場公開講課中,敘述了理雅各如何自我修養,成為翻譯中國經典的大家。閔教授也帶領聽眾一起欣賞理雅各的翻譯。
2016年2月19日 繼2015年9月到訪恒管後,國立臺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張中倩教授及該校15名學生於2016年2月15至19日再次到訪翻譯學院。 同學們除了參觀恒管校園設施,也參與不同的翻譯課,例如﹕翻譯之文化議題、電腦與商務翻譯(一)、商業法翻譯(二)、專業翻譯、接續傳譯(普通話‒英語/ 英語‒普通話)及即時傳譯。同學們積極投入課堂活動,體驗翻譯及傳譯實驗室的先進設備,同時與翻譯學院師生進行交流。 國立臺北大學師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國立臺北大學師生與翻譯學院師生
2016年2月18日 月中期間舉辦了一系列公開講座和大師班,由舉世知名的漢學家與文學翻譯家閔福德教授主講。閔教授的英文著作包括《紅樓夢》(與霍克斯合譯)、《孫子兵法》、《聊齋誌異》、《易經》等中國文化名著,對「文化與翻譯」的關係體會深刻,實為箇中權威,能就這個題目發表精闢見解。 閔福德教授在系列的開首講座中,介紹了統貫全個系列的主題,就是「譯者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介紹了形成翻譯家傳承系統的重要元素「修養」。
2015年12月9日 講座:裝備自己,投入職場 翻譯學院邀請郭聰華小姐與學生分享如何從不同範疇裝備自己,投入職場。郭小姐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行業逾十年,曾於本地及海外公司任職,熟悉不同國家的企業文化。 在講座開始時,郭小姐以輕鬆的遊戲帶出是次講座的重點,同學們也積極參與其中。郭小姐以人力資源經理角度出發,與學生分享如何使自己成為合適僱員,並且指導學生該如何為自己的事業發展訂立方向。 面試是獲得僱主青睞的重要一環,事前的準備功夫亦不容忽視。郭小姐提出同學們可先了解該企業的文化、使命及願景等範疇,並於面試過程中展示良好的工作態度、目標及相關技能。 最後,郭小姐勉勵同學要擴闊視野並正面面對轉變及失敗,因為轉變及失敗正是學習的時機和創新的機會。 郭小姐分享如何裝備自己,投入職場
2015年11月25日 公關翻譯課程的學生於11月25日在馮堯敬堂舉行模擬新聞發佈會,實踐他們學到的理論及展示他們的創新構思。 當日共有四組學生舉行模擬新聞發佈會,所定的題目也相當有趣,包括「政」式開煮廚藝比賽、冰雪餐廳、廸士尼新景點及文化觸職體驗館。同學在預備發佈會的過程中,需要搜集資料,準備計劃書、編製雙語產品資料、新聞稿及道具等。其他同學充當記者角色,於問答環節發問。 透過是次模擬新聞發佈會,同學們都能學以致用。除了鞏固他們在商業及公關範疇擬定雙語資料的能力外,亦加強在商業社會上的溝通能力。總括而言,是次籌備發佈會的經驗令師生獲益良多。 學生於模擬新聞發佈會上發言
2015年4月10日 翻譯講座:〈品詩之樂——現代詩欣賞與創作〉 講者:溫馮月珊女士 翻譯學院邀請現代詩人溫馮月珊與學生分享品詩與寫詩的樂趣。馮女士已出版三本詩集,當中七首詩作收錄於香港中學英文輔助教材。她亦曾每周為星島日報英文版撰寫英詩。是次講座內容包括現代詩欣賞與創作、寫詩技巧及要訣、詩的魅力及文化人的生活。 現代詩題材廣泛,詩作的題材基本上沒有界限,可以是一絲情緒、一椿小事、一個想法。詩意是在平凡中看到美,因此善於觀察是詩人的特質。馮女士鼓勵學生每天自省,與內心溝通,令觸覺更敏銳。 詩人亦以細緻的刻畫描寫與豐富詞彙著稱。詩作經修飾後更具生命力,更能引起讀者共鳴。技巧包括錘煉用字,運用修辭技巧及選用更具張力的字詞。馮女士提醒學生要多下工夫,掌握更多詞彙,同時亦應更深入認識字義。 馮女士最後以詩的意義作結:詩是生活,而生活就是感受世界。 馮女士與學生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