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日「翻譯及外語學院線上工作坊系列:遊戲本地化和數碼娛樂2021」第三個工作坊於2021年8月2日舉行,題目為「從遊戲產業到遊戲化科技教育:我的創業歷程」。工作坊由朗琦科技教育﹝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禤文浩先生主講,並由本院助理教授蕭世友博士擔任主持。 禤文浩先生熱愛工作,秉持「投入工作」的態度。禤先生先簡述遊戲產業的發展,從沒有互聯網的日子到中國在網絡遊戲市場如日中天,再到出現市場化衍生的問題。禤先生還分享他在科技教育創業上的心路歷程,以及本地遊戲企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近年,科技不斷創新進步,遊戲變得更多元,電競漸獲國際認可為一項運動,甚至列為亞運會項目。香港政府投放了不少資源發展電競,並把其納入創新科技的政策範疇。禤先生進而點出做遊戲開發及遊戲產業要考慮的因素。 講座結束前,禤先生寄語年青人要把握好語言和科技技能,時常保持樂觀的心態,儘早找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聽眾在問答環節踴躍發問,而禤先生也一一回應。 朗琦科技教育﹝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禤文浩先生。
2021年6月29日「翻譯及外語學院線上工作坊系列:遊戲本地化和數碼娛樂2021」第二個工作坊於2021年6月29日舉行,題目是「遊戲本地化中的文化問題」。工作坊由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講師Dr Carme Mangiron主講,由翻譯及外語學院助理教授蕭世友博士主持。Dr Mangiron首先向大家介紹全球電子遊戲市場的發展,指出亞太地區(包括中國及日本)已成為遊戲開發商拓展業務的重點市場。她說明了GILT過程的重要性(即:全球化 (Globalisation)、國際化(Internationalisation)、本地化(Localisation)以及翻譯(Translation)),這有助遊戲業界接觸到更多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玩家。Dr Mangiron還談到一些關鍵因素:文化調整、創譯、全球本地化、共同創造、雙重本地化。她舉例說明遊戲中的語言文化設定可使遊戲賣得更好,也可窒礙銷售。最後,Dr Mangiron強調需要考慮目標文化的特點而調整遊戲。 Dr Mangiron 以上圖為遊戲本地化的例子,指出遊戲可能會稍為修改,以確保能獲不同文化的玩家接受。 Dr Mangiron分享了一個語言變異的例子。
2021年6月7日翻譯及外語學院正在舉辦名為「本地化和數碼娛樂2021」的連串線上工作坊。第一個工作坊「遊戲本地化:翻譯研究和行業發展新貌」在2021年6月7日舉行。工作坊由英國羅漢普頓大學講師Dr Miguel Á Bernal-Merino擔任演講嘉賓,而本院助理教授蕭世友博士則擔任主持人。遊戲本地化行業在短短數十年間迅速發展。 Dr Bernal-Merino首先為大家介紹何謂電子遊戲本地化及多媒體互動娛樂軟件。隨後,他比較了遊戲本地化與其他類型翻譯所面對的翻譯難題,強調了其中的區別。此外,他更列舉了一連串文本風格不同的遊戲實例。Dr Bernal-Merino也講述了多媒體互動娛樂軟件中八個可能的層次,即書面語、口頭語、圖像、音樂、聲音、觸感、本體感、平衡感。接著,他解釋了連貫性如何在上述八個可能的層次中實現語用啟發。在講座的最後他更強調了遊戲本地化新的研究方向和職業前景。鑑於遊戲本地化正發展迅速,他認為這行業極有前途。 根據Dr Miguel Á Bernal-Merino所說,兒童書籍和遊戲產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流行書籍被轉化為電子遊戲,媒介的改變使原始資料被重新加工成新的互動版本,結合了內容原本的魅力和新多媒體技術的刺激。 Dr Miguel Á Bernal-Merino分享他對遊戲本地化過程的知識。 Dr Miguel Á Bernal-Merino在演講尾聲強調了遊戲本地化的職業前景。
2021年5月18日翻譯及外語學院於5月18日舉行了一場公開講座,由學院副教授兼商務翻譯(榮譽)學士及翻譯文學碩士(電腦輔助翻譯)課程主任蕭世昌博士主講,題為《醫療翻譯科技》。蕭博士指出,疫情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加速了翻譯在各領域的發展,例如醫療文本、網上活動、電子商貿、數碼娛樂,當中醫療翻譯最廣受注意。醫療翻譯要準確無誤、便於獲取,有助個人保健、健康教育,還可促進醫學研究與發展。醫療翻譯層面甚廣,包括醫療諮詢、專業會議、藥物記錄、醫療保健網站等。蕭博士認為,醫療翻譯員要語文能力佳,兼備翻譯技巧及文化認知,還要懂醫學知識且不斷進修。蕭博士強調,翻譯科技在醫療翻譯中尤其重要,既可確保譯文準確,也更省時快捷。蕭博士還介紹了各種實用的電子工具,重申翻譯員應好好善用翻譯科技,提升醫療翻譯的效率和普及程度。 蕭博士指出疫情加速了翻譯在各領域的發展,當中醫療翻譯最廣受注意。 蕭博士認為,醫療翻譯員要語文能力佳,兼備翻譯技巧及文化認知,還要懂醫學知識且不斷進修。
2021年4月15日恒大翻譯及外語學院在2021年4月15日為2019及2020度畢業生舉辦了畢業典禮,大學管理層及學院教授聚首一堂,祝賀畢業生多年來努力的成果,分享喜悅。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擔任畢業典禮主禮人,致辭勉勵畢業生秉持特質,發展潛能。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衷心祝賀各畢業生。方教授見證了畢業生在恒大四年間的成長和進步,他提到畢業生要對自己有信心,因他們已具備達至成功的潛質,同時,畢業生要抱有求知精神和保持謙卑,虛心學習新知識及尊重不同意見。方教授總結時以兩句名言勉勵畢業生:「自信而不自滿」、「成功不是成功者的專利」。畢業生代表余清嵐小姐致謝辭時感謝老師和親友的支持和鼓勵。她從老師身上學到的不單是翻譯知識,還有人生道理。她認為在充滿挑戰的日子中,惟有知識和良知能引領前路。典禮當日共有約180名畢業生及親友蒞臨參與,超過100名畢業生獲頒授翻譯文學碩士(商務與法律)、翻譯文學碩士(電腦輔助翻譯)或商務翻譯(榮譽)學士學位。 大學管理層及學院教授聚首一堂,祝賀畢業生達到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校長何順文教授擔任畢業典禮主禮人。 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致辭。 畢業生代表余清嵐小姐向老師和親友致以感謝。 2019年度畢業生合照 2020年度畢業生合照 畢業生與老師及親友慶祝難忘時刻。
2021年3月9日恒大翻譯及外語學院於3月9日舉行了一場網上講座,由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主講,題為《字幕翻譯知多少?》,反應非常踴躍。在這個影視文化的年代,字幕可廣見於不同的媒體。方教授先向觀眾介紹字幕翻譯獨特之處,再概述字幕翻譯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發展。他又引用大家熟悉的電影,闡釋字幕翻譯的格式和限制。方教授及後講解幾個常用於解決這些限制的字幕翻譯理論,如異地化、中性化和本地化等。為講座作結時,他還簡述了用廣東話翻譯字幕的看法。 方教授引用大家熟悉的電影,闡釋字幕翻譯的格式和限制。 方教授講解幾個常用於解決字幕翻譯限制的理論。
2021年2月18日翻譯及外語學院於2月18日舉辦了一場網上講座,題為《文藝復興名畫家—波提切利》。桑德羅‧波提切利(1445-1510)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頂尖畫家,畫作表達了人文主義思想,啟發了不少藝術家,也促進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發展。在講座中,學院講師Dr Daniela Cecutti帶觀眾回到波提切利時代,介紹了他多幅經典名作,包括《三王朝聖》、《春》、《維納斯的誕生》及《書房內的聖奧斯定》等。 (桑德羅‧波提切利《三王朝聖》,1474-1475,現藏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波提切利以贊助人美第奇家族最喜愛的《三王朝聖》作為主題,並把他們的家族成員畫成東方三王,以示美第奇家族的特權身份。波提切利更在畫的一角加入自己的肖像,這表明了他與美第奇家族的關係密切。 (桑德羅‧波提切利《春》,1480,現藏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波提切利以象徵和寓言手法描繪神話主題《春》,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畫中的神話人物和花園的草地上佈滿着的鮮花,紛紛展現出春天帶來的美麗和優雅;而維納斯和三位女神,則代表着貞潔、美麗和愛,體現了人類在人文主義中的重要地位。
2021年2月8日翻譯及外語學院於2月8日舉行了一場網上講座,題為《財經 + 翻譯》,由學院講師張敬文博士主講。張博士引用不少真實例子,強調同學必須具備豐富的經濟及金融知識,才能理解及翻譯相關文件。張博士提到財經文件中有許多字詞不能單從字面意義解釋,術語及專有名詞必須準確翻譯,才能避免誤解,更提醒同學在翻譯數據時要格外留神。張博士於總結時重申良好的語文能力及「譯外功」同樣重要,鼓勵同學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多閱讀及加強對地區以至全球公共事務的認識。 張博士提醒同學在翻譯數據時要格外留神。 張博士提到良好的語文能力及「譯外功」同樣重要。
2021年1月7日翻譯及外語學院於2021年1月7日舉辦了網上講座,題為《唐僧無得上網點譯經?古代佛經翻譯流程略論》。透過展示歷史檔案、佛教經本和文物資料,翻譯及外語學院助理教授蕭世友博士簡述古代佛典漢譯流程,以解釋古代譯經師如何在沒有電腦工具的輔助下把經文從梵文譯成漢文。蕭博士以唐三藏法師的故事為例,指出譯經師主要以協作方式翻譯經文。講座期間,蕭博士向觀眾展示不同版本的《心經》印製品,觀眾都相當感興趣,紛紛留言討論。 蕭博士向觀眾展示歷史檔案及文物資料。 蕭博士講述古代佛典漢譯流程。
2020年10月15日學生事務處與翻譯及外語學院於2020年10月15 日合辦「恒大北歐文化節曁總領事講座系列」。「北歐文化節」展示多姿多彩的斯堪的納維亞文化,以一系列活動鼓勵文化交流,令人目不睱給。芬蘭駐港澳總領事Johanna Karanko女士與觀眾分享快樂的芬蘭生活。她提及芬蘭人彼此信任,享有平等機會、免費教育及政治民生自由,加上工作生活平衡、自然環境優美,令芬蘭位列全球最快樂的國度。瑞典駐港澳總領事Per Augustsson先生向觀眾介紹瑞典是個具有創新精神並擁有多個著名品牌的國家。瑞典的文化鼓勵創作及開發新技術,瑞典人相信各人有獨有的能力,加上沒有階級觀念的工作環境,令個人潛能得以啓發。他也提到瑞典未來會著重環保、移動技術及生命科學的發展。 芬蘭駐港澳總領事Johanna Karanko女士 瑞典駐港澳總領事Per Augustsson先生 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左)向講者致贈紀念品。 翻譯及外語學院副院長陳嘉恩博士(左一)主持問答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