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恒生大學傳播學院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畢業學生黎俊毅執導的《黑暗中飛翔》,獲選為「亞太青年微電影節2024」開幕微電影。該片由傳播學院高級講師陳家樂博士監製,並指導學院學生共同製作。影展於2024年11月22日在尖沙咀海運戲院舉行。《黑暗中飛翔》早前入選「未來創本視微電影展X 創變者對談」。傳播學院師生於「青年創作人與創變者對話:影視創製如何影響生活幸福感」論壇環節擔任主講,與現場觀眾交流心得。陳家樂博士並入選世界級電影獎「最佳亞洲電影監製」的最後候選名單。 電影節大使甄子丹先生(左)頒發「開幕微電影紀念獎」予黎俊毅(中)。 《黑暗中飛翔》聯合編劇吳啟誠(右三)與陳家樂博士(左三)於論壇環節分享。

2024年10月18-19日 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於2024年10月18日至19日舉辦「2024兩岸三地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主題為「人工智能時代下新聞傳播教育的創新與合作」。何順文校長致開幕辭時表示,新聞傳播教育要因應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作出相應調整,確保未來的新聞工作者能夠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負責任地報道真相,維護新聞的公正與透明。傳播學院院長曹旨言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正為新聞傳播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與機遇。作為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必須積極應對這些變化,並提出前瞻性的規劃,才能培育出迎合時代需要的新聞傳播人才。台灣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教授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人工智能已進入第四波發展,技術涵蓋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面對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媒體也隨之轉型。與會學者指出,人工智能對新聞產業和新聞傳播教育的影響日益顯現,並對傳播學理論、研究方法、課程設計和人才培養方面,產生明顯的衝擊,因此新聞傳播教育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的教育體制,並進行課程改革,以及提升師資的專業能力。參與論壇的院校包括內地的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財經大學、暨南大學、台灣的政治大學、世新大學、輔仁大學和銘傳大學,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 論壇講者與參加者合照。 陳清河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2024年8月26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一項有關虛擬實境(VR)應用於新聞教學的研究顯示,超過八成學生對VR帶來的獨特學習體驗表示滿意。 研究由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吳靜博士和副教授宋昭勛博士,聯同兩所院校的研究員共同參與,旨在調查VR在新聞實踐教育中的應用和其影響。該項「探索學生在新聞實踐教育中採用虛擬實境:整合性接受及使用理論(UTAUT)觀點」的研究,已刊載於著名國際出版商Springer出版的《Critical Reflections on ICT and Education》一書上。 在該研究中,學生使用模擬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VR,練習現場新聞報道的技巧。研究團隊採用UTAUT作為理論框架,並對97名學生進行超過半年的調查和訪談,以收集和分析他們在新聞教育中使用虛擬現實的經驗和態度。 調查顯示,所有學生均認為VR模擬情景使他們易於掌握及牢記與新聞報道相關的資訊和技能,是促進學習的實用工具。超過八成學生對使用VR進行學習感到滿意,超過七成學生願意再次使用VR學習,並會向朋友推薦VR作為學習工具。調查亦發現,越先進的VR技術實用性越好,學生的接受程度也越高。 有學生認為利用VR學習除了增加趣味外,更可以令初職記者在模擬災難場景中學習各種採訪技巧,大幅降低在實際採訪時發生意外的機率。有學生表示,老師會在傳統課堂上提醒學生要加強觀察,記下新聞故事的細節,然而,當使用VR看到模擬受損設施的細節時,學生才真正明白該如何觀察,以及該描述哪些內容。 研究團隊認為,VR技術的設計應與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建議的學習成果保持一致,並以預期的學習成果作為系統的核心,所採用的技術亦應與課程學習成果相匹配。 團隊建議,VR學習需配合學生的要求。VR環境最重要的好處是它能夠重新創建與現實世界中不可能探索的場景和相關的多感官模擬,而VR設計應結合物理和聽覺感覺,例如地震時地面震動的感覺,以提高學生對模擬環境的沉浸感。 團隊亦建議,VR技術應該要平衡互動性與道德原則。透過模擬場景訓練可增強學生之間的協作,然而,有些故事適合互動,但有些故事的表達則需要更高的道德敏感度,而不是僅關注其互動性。 團隊表示,VR技術是複習和鞏固學生現有知識和技能的合適工具,而早前的其他研究顯示,VR技術對於加深已學內容的瞭解比學習全新內容更有效。因此,團隊建議教師在讓學生接觸VR學習之前,先讓學生配備相關知識。 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從2020年開始,運用該校虛擬實境中心的設備,展開模擬地震情景下的採訪教學,讓學生實踐新聞理論,提升他們的學習體驗及專業培訓。 恒生大學的傳播學院一項有關VR應用於新聞教學的研究顯示,超過八成學生對VR帶來的獨特學習體驗表示滿意。

2024年4月18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於2024年4月18日舉行「第八屆商業新聞獎」頒獎典禮,以表揚在商業新聞有卓越表現的新聞從業員,肯定他們對社會及業界的貢獻。頒獎禮邀得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現富衛集團主席馬時亨教授擔任主禮嘉賓。本屆商業新聞獎共設九大範疇、超過 30 個獎項,涵蓋商業及金融新聞等各個領域,其中「最佳商業『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新聞報道獎」為新設獎項。6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評審,就參賽作品的新聞價值、影響力、原創性、獨家性、報道質素、報道及寫作技巧、分析能力及視覺表達等多方面評審準則,選出得獎佳作。本屆得獎媒體包括:無綫電視、香港 01、Now TV、香港有線新聞、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香港電台、南華早報、信報財經月刊、明報、大公報、中國日報香港版、點新聞、胡‧説樓市。「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明報》黃志偉獲得,而「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則由《信報財經月刊》的李俊杰獲得。其他獎項包括「最佳商業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新聞系列報道獎」、「最佳房地產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環境、社會、企業管治』新聞報道獎」、「最佳經濟及金融政策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科技新聞報道獎」,以及「最佳大灣區商業新聞報道獎」。馬時亨教授致辭時表示,操守及專業對新聞行業尤其重要,他感謝新聞工作者致力求真,為公眾利益繼續緊守崗位,為大眾帶來優質的新聞報道。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表示,商業新聞不僅讓市民大眾認識和理解商業世界,更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指,現今世界極度紛亂,必須更加堅定地守衛基本新聞原則,追求真相。「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擔當起為社會捍衛真相的角色,為公眾提供準確無誤的信息,進而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和進步。」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讚揚得獎者以專業的表現,為社會帶來豐富多元的商業新聞。他說:「疫情過後,世界逐漸復常,然而,香港的經濟發展卻不盡如人意,政府及各界正積極思索促進經濟發展的出路。傳媒在推動大眾對政策的認識與思考,能發揮積極作用,期望你們能夠持續發表多元角度的報道,為推動經濟發展帶來新思維及新動力。」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表示,今屆商業新聞獎收到超過 500 份參賽作品,數量為歷屆之冠,充分顯示出新聞業界對商業新聞獎的高度肯定。她衷心恭賀所有得獎者,並感謝各界一直以來的支持。曹教授說:「新聞行業充滿挑戰,需要具備多元技能及敏銳新聞觸角的人才。傳播學院一直致力培育具創新思維及專業素養的新聞從業員,並且不斷調整及優化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及探索的機會,以應對日新月異的新聞環境。」為了進一步培育傳播人才,曹教授透露,傳播學院今年九月將推出「藝術及文化傳播(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培養具備藝術文化素養及商業推廣能力的專才,為新聞與傳播業界注入新活力。 恒生大學管理層、校董及校務委員會成員、第八屆「商業新聞獎」得獎者、評審以及贊助商合照。 「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明報》黃志偉獲得 。 「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由《信報財經月刊》李俊杰獲得。

由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舉辦的「恒生大學商業新聞獎」,旨在表揚和鼓勵表現卓越的新聞從業員。這項盛事吸引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擔仼評審委員,根據作品的新聞價值、影響力、報道質素、分析能力等逐一評分,從而選出得獎佳作。今屆新增「最佳商業『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新聞報道獎(ESG)」,仼何有關「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議題或事件的新聞報道均可競逐此獎項。比賽詳情:https://bjawards.hsu.edu.hk/zh/主頁-3/截止報名日期為 2024年1月8日 (23:59)

2023年12月5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學生於中國日報舉辦的「大學新聞獎」中再度獲獎。在眾多作品中,傳播學院兩組同學共獲得「最徍新聞視頻」季軍及「最徍短視頻」季軍兩項榮譽。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曾擔任「大學新聞獎」的評委多年,她於頒獎典禮中表示,參賽作品水平越見進步,無論在報導風格及角度方面均呈現多樣化的面貎,因此認為活動極具意義,能為促進新聞知識、技巧及地域文化的交流提供一個有效的平台。「大學新聞獎」由中國日報(香港版)於2012年創辦,旨在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新聞報道,鍛煉新聞寫作及多媒體製作技巧。今年主辦單位收到來自兩岸四地84間院校共一千多份作品,參賽人數逾3,600人,創歷屆新高。是次比賽由逾百名資深傳媒人、大學新聞教授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士擔任評審。主辦單位表示,參賽作品均反映時事熱點,報道深入全面,水準直逼專業人士,令一眾評審留下深刻印象。傳播學院同學的獲獎詳情如下:「最佳新聞視頻」季軍作品:屯門公路轉車站得奬者:張進熙、陳孝邦、鞠子謙及許兆峯「最佳短視頻」季軍作品:秤與承得獎者:蔣雨軒 「最佳新聞視頻」季軍得獎者 「最佳短視頻」季軍得獎者 得獎同學與老師合照

2023年11月9日天氣不似預期!已過了盛夏的九月十月,香港卻分別迎來了十號和九號風球各一個,還遇上大破紀錄的黑色暴雨!全球暖化令氣候變得極端,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認識氣候變化已然刻不容緩。傳播學院於2023年11月9日舉行「恒傳匯談51」,邀請到香港天文台總學術主任陳敏儀小姐及科學主任沈志泰先生,講解氣候變化,並分享天文台怎樣推廣氣候訊息,貼地講天氣。講座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由陳女士以科學數據詳細解釋全球暖化的成因。她指出,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的温室氣體,是氣溫持續上升的主因,強調現時温室氣體的排放量已高達每年564億噸,相等於一億七千萬架波音747飛機的重量,數字相當驚人,亦反映氣候變化的嚴峻。她又列舉其他數據,說明海平面升高、冰川溶化、極端高温等事件越來越頻繁,同時強烈熱帶氣旋及風暴潮的威脅正在增加,已經到了影響糧食生產及助長全球疾病蔓延的階段。陳女士其後再以數據推演未來氣候變化的走向,在談及應對措施時,她舉出一些國際間合作及各國政府與地區正在進行的計劃作為各地努力改善全球暖化的例子,並呼籲各人盡一己之力對抗全球暖化,如嘗試改變生活的小習慣以減低碳排放,過低碳的綠色生活等。講座的第二部份由沈先生分享天文台的傳訊工作。他表示,天文台為了向公眾推廣氣候變化的訊息,近年亦著重利用不同的社交平台加強與公眾聯繫。他提到:「天文台向巿民大眾傳遞天氣訊息時,要做到所謂『貼地』,也就是說,我們要與巿民有效溝通,將訊息告訴大眾人士。」他強調公眾溝通非常重要,並舉例說明天文台近年利用社交媒體推廣天氣訊息的情況。他指出,天文台近年也吸納了一些修讀傳播課程的同事當「小編」,希望以新穎的手法為大家提供多元化的天氣訊息。沈先生表示天文台會參考公眾對訊息的反應,再調節訊息的內容,以盡力完善溝通的效益。兩位講者分別提到,他倆背景都是數理訓練,本來較多從事科學數據研究分析的工作,然而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近年亦大幅增加與公眾的互動。當被問到市民對天文台工作時讚時彈,會否感到壓力時,兩位講者說,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質素,從正面去想他們的工作受人重視,就會覺得釋然,而最重要的是,天文台把市民的安全放於首位,將繼續以科學為本的信念服務大家。值得一提的是,當天在講座開始之前,學院帶著一行六人的天文台嘉賓參觀學院的設施,彼此交流了製作天氣報導節目的經驗與心得。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頒發紀念品予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楊國仲博士。 陳小姐講解氣候變化的問題。 沈先生分享天文台傳訊工作。

2023年10月12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於2023年10月12日舉行「恒傳匯談(五十)」講座,邀請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榮譽大獎得主劉天賜先生擔任講者,分享「創意解碼與編劇秘笈」。在創意方面,劉先生特別強調「敏感」,作為創作人要觀察日常生活的事物和人物,帶著非常敏感的眼光,把所見所聞,記錄在札記,以便日後轉化為創作素材。至於塑造人物方面,他傳授了「投影法」,把身邊認識的親朋戚友投影於角色上,會較具參考性;正面人物不能只有完美和善良,要設計一些陰暗面和人性的弱點,而反面人物也要有一些人性光輝。劉先生說:「編寫劇本最重要是結構及起承轉合。西方電影著重起、承及合,華語電影就注重轉折,即是反轉或扭橋。我們要讓觀眾觀賞故事時,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並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情緒,感受主角的困境,會為他笑、哭、害怕等,這就是好劇本。」學生們反應熱烈,提出許多問題,例如當今的電影非常喜歡穿越時空或開放式結局等。劉先生一一詳細解答,並提議同學們多分析一些經典電影,如黑澤明、希治閣等導演的作品。講座後,許多同學都對創作及編寫劇本萌生興趣,學習成效甚豐。 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應春教授與劉天賜先生合照留念 講座會反應熱烈 劉天賜先生和傳播學院師生大合照

2023年10月5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與暨南大學(暨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劉濤教授於10月5日簽訂合作備忘錄,藉此加強學院之間的聯繫與協作,推動傳播學院在大灣區的合作發展。今年5月,曹教授率領傳播學院代表團拜訪暨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獲學院黨委書記支庭榮教授、副院長曾一果教授和副院長羅昕教授等熱情接待。雙方在推進大灣區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面有許多共同理念,加強交流合作將有利兩院的協同發展。雙方提出希望通過舉辦比賽、學生交流和學術研究等方面促進兩院合作。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左)與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支庭榮教授。 傳播學院代表團拜訪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023年8月24日傳播學院分別於2023年8月15日及8月24日,為2023-24本科新生舉辦了兩場「不一樣的傳播學院」迎新活動。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致歡迎辭,她表示傳播學院的課程充實且與時並進,為同學們提供不一樣的機會,為他們將來投身社會做好充分準備。她鼓勵新生們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盡情享受校園生活。在活動上,各課程主任亦詳細介紹了課程的修讀計劃、學術規條、暑期實習及畢業要求等重要資訊,幫助新生提前規劃自己的學習旅程。學院亦特別邀請了幾位高年級學生分享他們的經驗和實用貼士,一眾新生亦參觀學院的各項設施。 曹虹教授致歡迎辭。 傳播學院師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