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由林亦、沈家毅、曾敬文、蔡曉輝及溫學聰五位新聞及傳播課程學生組成的隊伍,勇奪「第十八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校園組」金獎。得獎作品以《葵涌廣場多間食店無牌經營  二樓問題嚴重》為主題,探討當中涉及的食物安全、火災危機、環境衛生等課題。去年,新聞及傳播課程學生在此項賽事也奪得佳績:「可持續消費獎-校園組」得獎者及「校園組」銀獎。 「第十八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校園組別得獎名單: 金獎:恒生管理學院 銀獎:浸會大學 銅獎:浸會大學 優異獎:中文大學 優異獎:樹仁大學 (左起)傳播學院蔡月雲高級講師、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女士、香港有線新聞有限公司及香港有線體育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應春先生、曾敬文、林亦及溫學聰。 (左起)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先生、曾敬文、溫學聰、林亦及傳播學院蔡月雲高級講師。 得獎者及嘉賓出席頒獎典禮

2018年7月16日 由四位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四年級學生組成的隊伍,於「香港運輸物流學會比賽2018」榮獲亞軍。隊伍由學系助理教授黃彥璋博士帶領,隊員包括:謝錦霞、李豪興、郭麗霞及譚詠茵。 隊員認為科技迅速發展,例如5G網絡,因此可應用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推動「智能物流」成為香港的新焦點。恒管隊伍憑著本地物流自動化、系統帶領及實時回應等概念,獲得認同。 (左圖左起)譚詠茵、郭麗霞及謝錦霞;(右圖右二及右一)黃彥璋博士及李豪興。

2018年7月10日 2018 ROBOFEST 國際比賽頒獎禮由香港機械人學院主辦,恒管電子計算系協辦,於2018年7月10日在恒管圓滿舉行。 香港機械人學院連續三年帶領香港區優秀隊伍,參加由美國勞倫斯理工大學(Lawrenc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主辦的「2018 ROBOFEST 機械人比賽」。賽事於今年5月在美國舉行,同學發揮創意及才華,在 15 個國家合共 230 支隊伍近 1,000 位參賽者當中,脫穎而出,奪取佳績。他們不但發揮創意及團隊精神,亦藉此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交換製作機械人的心得。 (左起)恒管潘忠強教授、csl 香港移動通訊有限公司周銘成先生、香港機械人學院邱嘉俊先生、立法會葉建源議員及學聯旅遊 – 學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黃明煒女士 獎杯 周銘成先生頒發獎杯給其中一支得獎隊伍。 潘忠強教授頒發獎杯給另一支得獎隊伍。 得獎隊伍與頒獎嘉賓為獲取佳績,感到欣喜。

2018年7月7日 2018年度傳播學院顧問委員及校外評核員會議於7月7日舉行。傳播學院顧問委員會、新聞及傳播(榮譽)學士課程顧問委員會、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顧問委員會,及傳播學院的專任及兼職教學人員與行政人員均獲邀參與是次會議。 曹虹院長致歡迎辭,並感謝各顧問委員會委員、校外評核員及教學人員對傳播學院一直以來的貢獻與支持。 曹院長總結了學院過去一年的發展及老師與同學在工作和學術上取得的成果,同時分享了學院面對的挑戰與機遇。接著,新聞及傳播(榮譽)學士課程總監張志宇教授及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總監蕭旭泰教授分別向與會者講述學員的學術表現,並介紹課程的未來發展計劃。其後,策略傳播文學碩士課程發展委員會主席李少南教授,也就課程的最新狀況及發展方向作出分享。 顧問委員及校外評核員在提升教學質素及課程發展方面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教學人員亦分享了他們的教學經驗。最後,曹院長就學院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引領大家作出討論,嘉賓及老師都踴躍發表意見。 會議結束後,一眾嘉賓與學院的人員一同移步至恒生管理學院中菜餐館享用午膳,並在輕鬆的氣氛下繼續互相交流,度過了一個愉快又有建設性的上午。 教學人員與顧問委員在討論環節中分享他們的看法 教學人員與顧問委員在討論環節中分享他們的看法 教學人員與嘉賓大合照

2018年7月6日 恒管商學院及商學研究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社會變革管理(MOST)計劃於2018年7月3日至6日合辦首個MOST School @ HSMC研討工作坊,為期四天。工作坊主題為Managing People in Time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 International and Cross Regional Border Perspective,獲得社會各界支持和參與,學者、社會領袖及政府代表一同就社會變革管理議題,交流意見。 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歡迎參與嘉賓,接著由何順文校長致開幕詞,方梓勳常務副校長頒贈紀念品予講者及嘉賓,感謝他們的貢獻。 多位本地及海外傑出學者連同業界管理專才在研討工作坊先後就人力資本發展、生活工資、社會企業、工作與生活平衡等議題,擔任主講嘉賓。參加者在下午的環節透過個案研究和會談,與主持人及社會領袖作三方討論,互動交流。 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歡迎出席的嘉賓。 何順文校長致開幕詞。 恒管代表與講者及嘉賓合照。 國立中山大學博士生 Jennet…

2018年6月13日 第27屆世界商業學術會議於2018年6月11日至13日在恒生管理學院(恒管)舉行,吸引超過120位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和業界人士參加。這個國際年度盛會由恒管市場學系和商學研究所聯同美國國際管理發展協會合辦。會議探討商界如何在全球一體化和顛覆性技術的氛圍下,以轉變和競爭當中的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願景。與會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及業界人士圍繞主題,熱烈交流最新的知識和經驗。 恒管校長何順文教授為會議致開幕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以「一帶一路」為題作主題演講。陳百里表示,「一帶一路」、「大灣區」都是國家層面的發展方向,香港的角色非常重要。今年是中國內地改革開放40週年,香港在這個過程中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發揮了重要及積極的作用。「一帶一路」沿線有很多基建及投資項目,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包括融資、工程、管理、規劃等,這個方面香港具備資源及優勢,而本地大專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大有可為,有助鞏固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勢。參與者踴躍發問,陳百里副局長予以回應,包括產權和業務風險等課題。 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的Greiman教授,本身是法律學者,曾在美國司法部工作多年,率先以外國人的觀點,以「一帶一路」可能衍生的主權和私人財產爭議,作出提問。何順文校長則關注香港政府在推行「一帶一路」宏觀政策時,如何決定不同項目的先後次序。 今次會議設有三場主題論壇,包括由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博士及港鐵學院校長張少華先生共同主持的「一帶一路倡議對大中華地區商業發展的影響」;恒管伍絜宜創新及創業中心主任萬頴恩博士、美國波士頓大學Unger教授、中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張書軍教授及青年成就香港部行政總裁劉家駿先生共同主持的「創意及共享經濟模式在大中華地區的發展與趨勢」;以及由恒管商學院李海東院長、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Kaynak教授、澳洲科廷大學Sharma教授、台灣東海大學尹咏雅教授及香港公開大學游漢明教授共同主持的「大中華地區商業教育的回顧及前瞻」。 會議共進行22節演講會,發表超過60篇論文。演講題目範疇甚廣,除品牌管理、數碼營銷、環球市場學外,亦涵蓋商學教育、商業道德、持續發展等。恒管六個學系約12位教員也參與其中。 大會晚宴於6月12日舉行,席間由美國國際管理發展協會執行副主席Kaynak教授頒發最佳論文獎。大會也感謝所有捐助人及合作夥伴,讓會議圓滿舉行。 第27屆世界商業學術會議開幕典禮,籌委會成員與嘉賓合照。 何順文校長致歡迎詞。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發表主題演講。 波士頓大學Greiman教授(中)提問。

2018年6月5日 恒管於201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公佈一項名為「消費者碳標籤:開發飲料商品的供應鏈產品碳足跡和消費者碳指標」的研究報告。研究項目其中一項活動是恒管聯同環保促進會於今年年初進行的消費者問卷調查,探討香港消費者對碳足跡及碳標籤的認知,共1,000位受訪者回答問卷內79條有關碳足跡及碳標籤範疇的問題。問卷調查主要量度消費者對減碳方面的認知、準備度及行為意向,並量度社會影響的程度。研究亦制定消費者碳指標,對以上範疇進行量化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約60%受訪者並不清楚產品的碳排放,但大部分受訪者認為他們對氣候變化的責任比製造商及政府為低。接近85%受訪者願意多支付5%或以上價錢購買低碳飲品,以減少一半碳排放。 消費者問卷調查由恒管研究團隊負責,成員包括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黃彥璋博士和蘇子堅博士,以及市場學系陳芳怡博士,他們與環保促進會何惠萍女士攜手合作。 此外,由研究團隊進行的另一項實證研究發現,包裝和零售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當中最高。參考研究結果後,研究團隊提出四項重要建議: (1) 先推廣,後政策,再立法 – 政府可考慮加強減碳宣傳和教育,並在未來採納相關政策措施; (2) 多方面教育推廣 – 教育及推廣可包括三大部分:基本知識、社會價值及規範,以及對環境的認知和可持續消費,讓市民培養環保行為和生活方式; (3) 簡單的碳標籤展示方法 – 研究結果顯示,簡單易明的碳標籤設計和展示方法較有效,也較容易令消費者接受;及 (4) 擴大包裝回收及循環再用 – 從產品碳足跡實證研究所得,飲品包裝階段的碳排放量頗高,而消費者亦意識到用後處理階段對碳排放的影響。建議製造商可採用低碳物料包裝飲品,而政府亦可考慮擴大飲品包裝回收範圍,除了玻璃樽外,擴展至其他包裝物料,例如塑膠樽、紙包裝等。 此項目由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資助 (UGC/FDS14/B16/16)。 (左起)陳芳怡博士、黃彥璋博士和何惠萍女士